未致明显心律失常的ARVC

2011-08-29 00:00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一线临床医生即便面对不典型或较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如能仔细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仍有可能作出基本正确的判断。

临床上可循如下步骤进行分析:

Step1 患者为少年,突出表现为心衰,NT-proBNP 5087 pg/ml,初为左心衰竭有气促,伴咳嗽、咳痰,夜间阵发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不能平卧。随后出现右心衰竭,有双下肢水肿,并有上腹胀满、食欲差及转氨酶升 高等肝及胃肠道淤血表现。心衰发展演变颇具特征:从左心衰至右心衰仅半年左右,提示基础病为累及全心的弥漫性心脏病变如心肌病、心脏浸润性病变(如心脏淀 粉样变),及全身胶原系统疾病侵及心脏等。据此可以排除常见主要累及左心的疾病,其从左心衰竭发展至右心衰竭时间要长得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Step2 患者病史短,早期心脏显著增大,无心包积液等,似可除外心脏淀粉样变等浸润性心肌病变;各种检查未发现免疫、生化等异常,无其他脏器病变的证据,尤其是肾 脏功能正常,应可排除自身免疫或胶原系统疾病累及心脏。此外,心包疾病、限制性心肌病等亦不难排除。由此要考虑心肌炎、心肌病的可能性。

Step3 要弄清楚何种类型心肌病最为可能。患者无明确感染史,病毒抗体阴性,不太可能为进展迅速的病毒性心肌炎。哪种类型心肌病可能性更大?首先想到扩张性心肌 病,患者全心增大,左心为著,LVEF 10%,LVdD 61 mm。不过,也应考虑右室心肌病,因为水肿出现很早,入院时仍有双下肢水肿而肺部清晰无音,左心房增大不明显,提示右心室病变严重且发生早。此外,整个病 程较短,尽管积极治疗仍很快进展至终末期心衰阶段。仅根据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很难鉴别上述两种心肌病,医生的判断也可能见仁见智。总体上讲,应更多考虑 右z室心肌病,因为从病情指向来看,多指向右心,右心室病变重,出现很早。

右室心肌病大多有室性心律失常,但本例中室性心律失常不突出,仅有室性早搏,属于例外。正因缺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由此所致的黑、晕厥等症状,初期并未考虑此病诊断,可以理解。

关于治疗,ARVD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伴发症状,易致猝死,需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胺碘酮,无效者应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 入后须继续用药。有心衰者宜采用积极抗心衰治疗,一旦出现顽固难治性心衰(同本例),提示已进入终末期,应考虑心脏移植。

上海长征医院 吴宗贵

首先阐明何谓“误诊误治”。目前强调临床诊断要与病理学诊断统一,这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不符(所谓的“误诊”)在各级 医院中都存在,且比例并不小(约达30%),急诊“误诊”率可能更高。然而,以病理检查结果来判断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是否为“误诊”显然有失偏颇。临床诊 断应基于患者的病史及当时的病情,以医生临床诊治思路是否正确、合理为准。可以病理检查结果来进一步明确、补充、修正医生的临床诊断,而不能用病理检查的 结果作为判断医生误诊误治的标准。

患者资料均指向右心室病变所致心功能不全,各类型右室先天性发育不全为首要考虑,但具体是哪种类型需要依靠特殊检查(如心肌活检)来明确,但可暂诊断为右 室心肌病。右室心肌病终末期的患者心脏壁非常薄,尤其是游离壁,不建议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患者本次入院由于合并肺部感染、急性肝功能不全,病情比较严重, 但病史较短,且对药物治疗还是有反应的,故其心脏移植的指征有待商榷。

患者本次因饮水多而诱发心功能急剧恶化,纵观临床中的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反复的诱因多为生活中的“小事”:自行停药、受凉感冒、饮水过多、紧张焦虑等,却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于心衰患者,除积极治疗外,加强院外生活及用药指导和监控是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一环,望各位医生重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东杰 曹克将

虽然患者的病史中无室性心律失常而使诊断难度加大,但仍可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有价值的拟诊依据:①患者年龄较轻,早于常见的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年龄;② 心电图V1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虽Epsilon波不明显,但右胸导联R波降低;③MRI以右室腔明显扩大、运动功能减弱为主,右室流出道显著增宽,延 迟显像提示室间隔和右室游离壁延迟强化。应考虑继发性心肌病或ARVC/D的可能性,如有明确家族史更有诊断价值。

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对ARVC/D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各项检查指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在关于室壁组织学特征中,经形态测定分析,残留心肌<60%,或<50%伴有至少一处游离壁心肌纤维浸润,合并或不合并脂肪浸润为主要标准之一。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MRI能准确描述心脏的各种形态及功能异常,可发现心脏的舒张期膨隆及左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脂质浸润,新的技术甚至可区分出脂肪 和心肌组织,但由于右室壁常较薄,限制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心脏科医生应更加重视与放射科、病理科的合作,提高我们早期识别复杂病例的能力。

■ 互动区

福建省人民医院郭云庚:本栏目上期(1月27日C3)所提供的病例中提到“右冠脉近端闭塞”,结合心电图(Ⅱ、Ⅲ和aVF导联都有Q波),加上右胸导联 (V1、V2)ST段抬高,表明可能还存在下壁心梗,提示右冠脉可能与梗死相关,而不是“非罪责血管”,故本科室医生经讨论后支持早期开通右冠脉,患者获 益可能更大。

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杨士伟回应:该患者的诊断在前壁心梗基础上还应包括高侧壁,下壁、右室梗死不除外(可能为陈旧性)。原因如下:①未见右胸导联 (V3R、V4R和V5R)心电图资料,无从判断;②右室梗死时V3R、V4R和V5R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2小时,可能并未捕捉 到;③V1、V2导联ST段抬高可用前壁心梗解释,且V2导联抬高幅度超过V1导联,更支持急性前壁心梗,可能合并下壁陈旧性心梗。

分页: [ 1 ]   [ 2 ]  

编辑: 唐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