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中,常联用 CO2 气腹及头低脚高(Trendelenburg)位来提高术中视野,但这会某些风险,如腹内压增高、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肺不张以及耳气压伤等。因此,临床上常采取容量控制通气,提高吸气呼气比的策略,改善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
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麻醉和疼痛研究中心 Bai 教授等提出,与常规 1 : 2 相比,吸气呼气比调整为 1 : 1 则可更好的改善呼吸力学和呼吸功能,同时不降低心输出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 Can J Anesth 杂志上。
研究人员纳入 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2 月间韩国延世大学附属西伏兰斯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呼吸道解剖异常、呼吸道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史、心力衰竭、肥胖,最终纳入 80 例,随机分为吸气呼气比 1 : 1 组(实验组)与 1 : 2 组(对照组)。
主要评估指标为气道峰压,同时参考血液动力学数据,如心输出量、动脉氧分压等。对两组 4 个时间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为麻醉诱导后 10 min(T1)、气腹术伴头低脚高位后 30 min(T2)、60 min(T3)、仰卧位后 10 min(T4)。
研究结果发现,两组在气道峰压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 T2 时间点上,吸气呼气比 1 : 1 组平均气道峰压(28.4 cm H2O)明显低于吸气呼气比 1 : 2 组(32.8 cm H2O),同样在 T3 时间点上,1 : 1 组平均气道峰压(27.8 cm H2O)明显低于吸气呼气比 1 : 2 组(32.6 cm H2O),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心输出量、动脉氧分压等数据上并没有差异。另外,吸气呼气比 1 : 1 较对照组并没有明显改善氧合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总结道,与临床常规吸气呼气比 1 : 2 相比,调整容量控制通气的吸气呼气比为 1 : 1 可有效降低气道峰压,同时并不会降低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