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行教授:整体微创 减少并发症

2011-12-06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丁香园通讯员:这是一个来自网友的提问,今天讨论的这种非插管的手术方式适应症有哪些?

何教授:今天转播了8台手术,气胸、肺大泡,肺的楔形切除这些比较简单的手术就没问题,至于比较复杂手术,今天还只是演示给大家看,并不是说已经明确很可行,应该说目前我们还在探索阶段。简单手术是目前比较明确的适应症。

丁香园通讯员:您组织这个会议的意义,或者说目的在于?

何教授:第一点,假如我们手术操作已经能做到微创,如果麻醉也能做到微创,应该说就能做到一个整体的微创,能减少病人的并发症是我们医生的愿望。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临床医生经常和病人打交道,我们的感受很深。比如,我们术后的病人,可以见到一种病人,1、2个月都在干咳,我们临床医生就非常头疼,用很多药物治疗也不一定能控制,我们很希望能够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二点,如果我们能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硬膜外的方式做麻醉,病人的麻醉费用整体上会有所下降,最好对病人来说也是一个福音。第三点,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麻醉师的投入更多,也希望政府能调整一下,把人力的费用提上去,把技术的费用提上去,把药品的费用比降下来。

丁香园通讯员:刚才也跟几位参会医生聊过,一半对这种非插管的VAST手术有兴趣,一半还是感觉很有疑虑的,面对同行的疑虑,有感受到刚开始做微冲手术的那种压力吗?

何教授:现在的压力小多了,毕竟就像你说的,现在我们面临的只是疑虑、顾虑、争议,起码还有一部人有兴趣,想尝试。不管反对、支持,关键在看它有没有一些可取之处,如果有可取之处,就会慢慢地被接受。

丁香园通讯员刚才听到一位您医院的麻醉医生说,第一次麻醉科主任董教授跟他们谈起要培训他们参与这样的手术,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这应该也是一种颠覆性的理念了。

何教授这的确是一种颠覆。我第一听到的反应也这样“啊?这怎么可能?”,我跟我们麻醉科主任讲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也是这样。但可不可能还是要看了才知道,要做了才知道。

其实医生都已经颠覆了很多东西。以前我们做肺移植,麻醉师会告诉我,手术过程中肺移植塌陷不好,做着做着要停下来让肺充气,因为那时候会觉得这样对病人比较好,但是现在呢?我们已经发现,其实每次的充气都对病人有灌注损伤,反复的充气,病人就会受到反复的灌注损伤。

丁香园通讯员:这样的手术应该会受到医院条件的限制,麻醉师的能力、手术医生的能力,配合的默契,甚至麻醉师的数量可能都会影响到这种手术的推广。

何教授:也不是要一哄而上,这种手术方式,将来,也许5年,会有很多医院尝试,因为理论上、包括实践上,患者的受益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我们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将来,也许不是我要不要做,而是别人会推动我们去做,比如我的那个病人,他自己要求要不插管,我们做还是不做?一切都是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看。

丁香园通讯员:这次一共安排了12台手术,明天还有4台,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

何教授:因为这种非插管的手术,我的体会,不是一种高选择的方式,其实可以用来做很多手术。但可能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暂时还没有办法将这种益处最好地展示出来。

丁香园通讯员:其实今天也有一些医生聊到,这样的麻醉和手术,医生们会付出更多,而患者可能会受益,但是这些受益是不是值得这些付出呢?

何教授:并不是说要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只是多了一个选择。临床上也不是说给你全麻插管你就一定能插好,一些患者也可能是反反复复的插,反反复复的插不好,也有它的困难和问题。
 

编辑: 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