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化免疫日谈谈麻疹免疫如何加强

2015-12-15 15: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姚俊华
字体大小
- | +

题记:在我国,每年 12 月 5 日和 1 月 5 日开展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每年 9 月 11-20 日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在 2015 年最后一个公共卫生活动宣传日——强化免疫日(12 月 15 日),我们来谈谈加强麻疹免疫。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受影响的大部分是儿童。1980 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造成 260 万人死亡。尽管目前已具备安全有效的疫苗,麻疹仍是造成全球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麻疹病毒通过受感染者口、鼻、喉中的飞沫传播。患者初期症状通常在被感染 8-12 天之后显现,包括高烧、流涕、眼睛充血及口内出现白色小点。若干天后,脸部及上颈部开始出现皮疹,并逐步向下蔓延。麻疹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多数人在发病后 2~3 周内康复。然而,在营养不良的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麻疹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包括失明、脑炎、严重腹泻、耳部感染和肺炎。

858_lores.jpg

图 麻疹肺炎的组织学图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嗜酸性包涵体(来自美国CDC官网)

麻疹的传染期为出疹前、后 4 天(出疹当天为第 0 天)。人是麻疹唯一宿主,可通过免疫接种得到预防。

我国麻疹免疫接种现状

通常情况下,在接种首剂麻疹疫苗时,约 85% 的接种者会产生免疫力,第二剂疫苗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 95%。完成 2 剂次接种者,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 99%。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 年 11 月 12 日发布声明,估计自 2000 年以来麻疹免疫接种挽救了 1710 万人的生命,并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麻疹免疫覆盖面的扩大。

WHO 同时指出,2015 年全球里程碑和消除麻疹目标不能如期实现。尽管所有国家在其常规免疫接种方案中包含了至少一剂含有麻疹的疫苗,但仅有 122 个国家(63%)实现了至少使 90% 的儿童得到首剂疫苗接种的目标。此外,全世界仅有半数的儿童可获得所推荐的第二剂疫苗。

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 Seth Berkley 博士说:「以增进常规免疫为核心的协调性方法,将是使麻疹这一疫苗可预防疾病得到控制并确保死亡率进一步出现下降的关键所在。」

我国麻疹常规免疫程序是对 8 月龄儿童接种麻疹或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对 18~24 月龄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5。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剂次,例如,上海在儿童 4 岁、北京在儿童 6 岁时再接种一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WHO 认为,在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的前提下,抗体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能够维持 26~33 年。我国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 25 年后,还有 85% 以上的人有保护性抗体。但由于个人体质原因,麻疹疫苗接种后也有可能发生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时仍有可能被感染。

据我国 2005~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发病和死亡主要集中于低年龄段人群,15 岁以下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 70% 以上,尤其是不足 1 岁的婴幼儿为高危人群 8。在地域上,京津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广东、浙江的发病人数较多,且重点区域流动人口较多,提示仍需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重视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免疫预防接种,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除常规接种外,我国部分省、市为控制麻疹疫情开展了多次局部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但对于疫情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指出有必要通过强化免疫,解决累积的易感人群问题。

建议

最重要的易感人群是既往未接种疫苗且未患过麻疹的人、既往接种过疫苗中少数因各种原因未产生免疫力(免疫不成功)的人群,这类人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麻疹流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重点人群应是这两类人群。

从理论上讲,若个体产生了明确针对麻疹的抗体,可以不用再接种麻疹疫苗。对于推行非选择性强化免疫,CDC 指出,对群体而言,通过普查检测每个个体是否有麻疹抗体,组织困难且不具有可操作性,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也不具成本效益。从知情同意权上,CDC 明确指出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不可能未经本人或监护人允许,而「强制」为个体接种疫苗。

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大规模开展非选择性的强化免疫,仍然会遗漏掉部分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剂次不足的人群,而可能对接种剂次足够的人群反复接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以及对人身权利的伤害。

注:非选择性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指对适龄人群中每个人都要在短时间内集中接种 1 剂次麻疹疫苗。无论既往有无接种过麻疹疫苗、是否患过麻疹,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接种。非选择性还包括无论本地、外地户口,本国、外籍儿童,按照居住地管理原则,需要在居住地接种疫苗。

编辑: 姚俊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