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鸟到高手:呼吸科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2016-09-02 09: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新安
字体大小
- | +

什么是高手,辞海中解释为「技能特别高明的人」。而现实中,高手已经不仅仅限于技能,也包括情商等等。呼吸科所谓的高手亦是如此,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包括科研、医患沟通等。我不是高手,仅就自己多年来的一点经验积累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尽快成为呼吸科高手。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本文适用于刚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呼吸专业同道,那些高级医院以及已经成为高手的老师,看到此文后,请一笑而过。本文亦仅仅讲述临床方面的高手成长历练,科研方面不在本文讨论之中。当然,一名优秀的呼吸科医生,应该临床、科研两不误。能两者同时达到登峰造极之人,毕竟凤毛麟角。

呼吸科高手历练之住院医师阶段

当然也包括研究生就读阶段,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没有成家立业,大多数人也没有担任科室职务,还在规培轮转,正是因为上述因素,这个阶段自由时间是最多的。所谓厚积而薄发,「厚积」就在于此。

首先要广闻博览:捷径之一便是依靠网络。特别是积极参与丁香园医学论坛。2003 年我加入论坛,从此便对其如痴如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呼吸影像学方面。当年那种学习的热情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每天回家总要看看分数涨了没有,起初不敢参与讨论,总是看看那些高手们怎么分析,每当看到那些精辟见解自己随手记录一下,每当看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去翻书查阅,慢慢的感觉自己逐渐成长起来。2006 年担任呼吸版块版主至今。

现在阅览文献的途径很多了,比如微信、各种 APP 等等。当年的网络不如现在发达,于是在我的电脑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呼吸科专业书籍,看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去翻书,以点带面,久而久之便会融会贯通。因为让我单独去啃一本专业书籍,我没有那个耐心。而带着问题去翻书,反而更有乐趣。

推荐几本书籍:比较全面的呼吸专业综合书籍《协和呼吸病学》;呼吸生理方面的《临床呼吸生理学》(朱蕾教授主编的,这本书您要好好研究一下);气管镜方面《呼吸内镜学》(李强主任主编,该书虽然出版时间久了,但对初学者仍有意义);呼吸机方面《机械通气临床实践》(俞森洋教授主编,有点太专业);影像学方面《中华医学影像-呼吸系统卷》、《胸部 CT 鉴别诊断学》(这本书个人比较推荐,已经有第二版了)。当年我在住院医师期间有几本杂志是必须订阅的《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CHEST 中文版》。

其次在其他科室规培期间,亦要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比如心衰的治疗、心电图的分析、腰穿、骨穿等等,还有就是一定要和其他科室老师搞好关系,这一点会在您以后工作生活中受益无穷,您会慢慢懂得。

呼吸科高手历练之主治医师阶段

上面说了,要想成为高手,必须对呼吸专业有兴趣,有热情,当然还要执着,不能因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要继续在主治医师期间继续努力。这个时段估计专业方向已经基本确定,应该向更深方面加油。比如亚专业方向是呼吸介入方面,那么就应该阅读更专业的书籍,比如《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等,还可以参加一些手把手短期培训班。

很多人认为只有成为教授后才是高手,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个人意见:您在主治医师期间就应该成为高手。那些大器晚成的高手毕竟少数。还有,进修问题,进修不要过早,建议主治医师后期。这个时期,您的专业方向基本固定,而且应该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带着问题去进修,会有更大收获。不能仅仅为了晋级而盲目进修。

进修期间也是业务水平突飞猛进时期,这时期不需要管科室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需要参加很多的应酬,家庭里的事情估计也帮不上很多,所以进修期间您的精力是很充沛的,好好充一下电吧。建议进修时间半年至一年,过短过长均不好。

呼吸科高手历练之高级医师阶段

这个时段,您应该成为高手了。如果还没有成为高手,应该反思一下。这个阶段,您的精力估计不足以支撑学习。您要负责科室各种事情,参加各种社会交际,还要负责家庭里面的各种事情。如果您已成为高手,就应该精益求精,可以参加一些针对性的短期培训班或者会议,力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有更高的建树。当然如果成为高手,您也要经常传道授业,高手不是自己吹嘘出来的,是要得到别人认可的。

总之,高手不是天生的,您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那些想靠走捷径而成为高手的「高手」是不存在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经验之谈,欢迎高手们拍砖。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王新安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