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9 月 3 日-7 日,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 2016)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作为中国呼吸学界展示最新进展的大舞台,中国专场今年邀请到 ERS 现任主席、继任主席与中方专家共同担任论坛联合主席,中欧学者在慢阻肺、哮喘、肺栓塞、睡眠呼吸疾病、结核病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ERS 中国专场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TS)主任委员、中日医院院长 王辰院士,在会后接受了丁香园专访,对今年中国专场的特色、CTS 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探索,以及慢阻肺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如何推动慢阻肺知晓率和加深三级预防的观念进行了介绍。
从 ERS 中国专场看 CTS 的国际合作
从 2013 年起,欧洲呼吸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共同决定在每年的 ERS 年会上举办中国专场(China Day 或 China Session)。
「中国专场开展三年以来,人数从几百人发展到而今的上千人,参与其中的全球各地的呼吸学者也越来越多,中国专场的规模与影响力在日益提升。」王辰教授评价道,将中国最前沿的学术研究与欧洲最权威的学者一起就共识性和前沿性的问题在会议上分享,这对于深化呼吸病理学界欧中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和卓有成效的。
王辰教授介绍,本届中国专场不仅有中国学者就慢阻肺的早期干预问题、中国慢阻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国哮喘诊治新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国睡眠医学发展的状况进行分享交流,更有欧洲呼吸学会的主席、继任主席、秘书长等就欧洲慢阻肺、难治性哮喘、耐药结核病诊治方面等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做重要演讲。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跟多个世界顶级学会包括 ERS、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亚太呼吸病学会(APSR)等也都有很好交流。CTS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另一个非常实质性的推动,是 ACCP 与 CTS 共同携手发布联合申明并采取措施,推动中国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业,建立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培训体系。
这些合作都非常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呼吸学界与国际呼吸学界的深入交流,促进中国的呼吸病学界学者更快、更高的走上国际舞台。
慢阻肺久酿成患的三点原因
「在中国专场我分享的中国慢阻肺流行病学大调查的数据,是在 2012 年到 2014 年间开展的国内重要流行病学调查,这个数据是在杂志发表之前首次于正式会议上发布。」王辰教授透露。
「经过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达到 14%, 20 岁以上人群则为 8%。如此高患病率与我国大量吸烟人口、中国儿童幼时气道呼吸系统的反复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王辰教授谈到,慢阻肺作为慢性病之所以久酿成患,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早期的诊治不够。
首先,对慢阻肺的认识不足。不仅普通公众对此认识不足,医务界人士、卫生的决策者、政策的制定者的认识也不足。其中政策制定者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公众对慢阻肺的态度和防治的意识。
其次,慢阻肺早期憋气易被忽略。因为慢阻肺的症状主要是憋气,其是主观感受上描述差异性很大的症状,每个人都觉得憋气很难描述,只有在严重的时候才会被作为主诉提出来。慢阻肺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在似有似无间的憋气,特别是活动以后的憋气经常不被重视,所以症状上不突出是慢阻肺早期发现困难的重要因素。
第三,肺功能检测意识薄弱。慢阻肺跟高血压一样,早期发现不是凭借出现的症状而是依靠检查。像测量血压诊断高血压一样,慢阻肺是靠肺功能检测来诊断,而在我国肺功能检测不普及,体检中及日常住院中经常忽略检测肺功能。尤其是体检中不包括肺功能检测,这极大的影响了慢阻肺的早期发现、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呼吸疾病三级预防不可或缺
「慢阻肺是否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对患者来讲结果有很多不同。慢阻肺有很突出的一二三级预防的问题,三级预防在冠心病、糖尿病界早已成为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但医学界很少提到对呼吸病的一二三级预防问题。」王辰教授强调,所以呼吁学界也更进一步加强对慢阻肺的一二三级预防问题。因为肺功能检测对每个人防范疾病、早期诊断有很大的意义。
王辰教授在接受专访时呼吁,公众对疾病的知晓率对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国内在谈及疾病名称时,应尽量避免英文简称而使用中文名称。如提及慢阻肺时,使用中文名称「慢阻肺」或者「慢阻肺病」而非英文「CO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