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不能改善重症液体复苏患者预后

2016-11-17 08: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xzh
字体大小
- | +

液体复苏是重症患者重要的基本救治手段,但是对于液体的选择仍然存有争议。目前研究表明,相比于晶体溶液,液体复苏中使用羟乙基淀粉不能改善重症患者的短期转归。但是尚未有研究评估过长期使用羟乙基淀粉对卫生经济效益的影响。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乔治健康研究中心的泰勒医生及其团队,针对 CHEST 队列研究患者进行了一项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发现: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的重症患者相比,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液体复苏不能改善这类患者的长期临床转归,羟乙基淀粉成本效益较低。文章最近发表在 Lancet 上。

CHEST 队列研究是从 2009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 月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分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 6% 羟乙基淀粉或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主要的观察终点为 6 个月和 24 个月的死亡率,获益的寿命年及 6 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及质量校正的寿命年。卫生经济方面的观察指标为 6 个月及 24 个月时医院及 ICU 资源使用和成本效益情况。

最终共有 7000 名患者参加了 CHEST 队列试验,其中有 3450 人纳入本次成本效益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羟乙基淀粉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在第 6 个月和第 24 个月死亡率无差异;无论是第 6 个月还是第 24 个月,两组在获益的寿命年增加的平均值上相似。

此外,羟乙基淀粉治疗组在第 6 个月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 0.67,而生理盐水治疗组在第 6 个月的平均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为 0.69,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个治疗组在第 6 个月时的质量校正获益寿命年的平均值也没有显著差异。

两组病人第 24 个月时的总医院花费(包括 ICU)并无显著差异。羟乙基淀粉组在第 6 个月和第 24 个月成本效益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上述结果表明,需要液体复苏的重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并不能明显降低远期死亡率,也不能改善长期预后,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也较高。从目前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结果来看,对重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羟乙基淀粉并不比生理盐水更合适。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