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关于院外心脏停搏和心脏复苏时长关系的研究数据极少,而许多病例报告对于复苏时间长短又往往阐释不清。为此,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 Reynolds 等进行研究评价院外心脏停搏中的复苏时长与良性预后概率的相关性,并于近期在 Circulation 杂志上发表全文。
研究采用北美范围内的二级分析、单盲、多中心、簇状随机临床研究。入选患者为无创伤、接受紧急医疗救助和院外心脏停博的成年患者,主要暴露因素为心脏复苏时间。计算方法是从专业复苏开始到恢复自主血液循环或终止复苏的时间;主要结局为出院后的良性预后结果(改良 Rankin 评分 [mRS] 0-3 分)、次要结局包括出院后存活但预后不良(mRS 4-5 分)、恢复自主循环后死亡(mRS 6 分)及未恢复自主循环。在整个队列和亚组分析研究中,采用回归模型探究复苏时长与出院后良好预后之间的关系。
研究队列中包括 11368 名患者,中位年龄 69 岁。其中 4023 名患者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1232 名患者出院之后存活;905 名患者出院后 mRS 评分在 0-3 之间。心肺复苏时长不同,预后有明显差别。结果显示:99% 良性结局的患者(mRS 0-3 分)在心肺复苏 37 分钟之内恢复自主循环,而复苏超过 47 分钟的患者,获得良性结局的概率微乎其微。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患者获得良性预后的概率不断下降。但是对于那些初始发作室颤,中间经历过心脏停搏的患者,适当延长心肺复苏时间可提高他们的院外生存率及良性预后结局的概率。
总之,较短的心肺复苏时间可提高患者出院后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一旦复苏超过 47 分钟,患者获得良性预后的可能性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