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伦旭教授:胸外科微创手术规范的完善

2013-04-23 13:2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编者:中国胸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聚集更广大的学术力量共同建立和完善胸外科微创手术规范,提高胸部疾病外科微创治疗的质量和比率,强生GCTAB2013年度会议在近期召开,丁香园专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刘伦旭教授。

刘伦旭教授接受丁香园采访

丁香园:刘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大中华胸腔镜发展及推动委员会(GCTAB,Greater China Thoracoscopic Advisory Board)于2011年4月22日正式成立,如今已经成立近两年。GCTAB成立的宗旨目标是提高我国胸部外科微创治疗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如果将实现这一目标比作攀登高峰,您觉得我们现在攀登到了哪一个阶段?

刘伦旭教授:目前应该还是在半路上吧,因为GCTAB成立的初衷是整合全国和海外专家的综合资源,对行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做一个指导和规范。最近几年GCTAB在培训方面,规范方面,在和海外专家的交流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而且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微创胸外科得到了推广。微创胸外科在大的疾病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肺外科,一类是食管外科。目前肺外科的推广和普及已经比较深入,在全国很多一般性的医院都已经开展,很多地区性的中心也在开展。通过这几年GCTAB的活动,微创胸外科的发展应该还是很有成效的。

现在我们又开始慢慢编写微创胸外科方面的教材,教材基本上都成形了,只是还没有最终发行。规范的教材里已经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培训流程,而且分为几个层次,比如初级,提高级以及更高级的几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医生。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五个全国性的培训中心,它们自从挂牌以来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也做了不少工作。

丁香园:那么GCTAB接下来有哪些计划呢?

刘伦旭教授:接下来的计划就是对原有工作的继续开展和完善,第一个就是完善培训的流程和规范,课程的设置是引入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培训体系,原来是两个公司培训基地的认证,现在是几个大的中心准备开展课程,需要国际上一些机构的认证。另一个就是教材的完善,还有一个是和海外的交流,一方面需要我们走出去,另一方面要请进来,请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来和我们GCTAB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邀请他们对中国的医生进行培训。

丁香园:规范化诊疗我们已经关注了很多年,诊疗的规范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次年度会议有一个讨论议题是“肺癌的技术规范”,具体会讨论哪些内容?

刘伦旭教授:具体的比如肺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学科都是在发展的,除了我们原来认为早期的以及中期的肺癌可以进行腔镜微创手术外,在此基础上,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是否有扩展,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适应证有何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讨论。

我们说的适应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就是病人适不适合手术,比如从肿瘤的角度来说,适不适合手术腔镜和开放的指征是一样的。另一方面是如果可以手术,腔镜能不能完成,是只能开放手术才可以而腔镜不行,还是开放和腔镜手术都可以。

这是两个层次,一个是能不能手术,另一个是能不能通过腔镜来完成,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腔镜会慢慢向开放靠拢,原来开放可以做的,很大一部分都会慢慢地由腔镜来替代。在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腔镜手术做的相对简单一些,随着技术的成熟,器械的优化和完善,腔镜手术会越来越接近开放手术能做的东西。所以腔镜手术的指征会慢慢扩展。

这是在指征方面,另一个是在方法学上面怎样才能又快又好以及高质量的完成手术,因为技术总是在不断摸索,包括淋巴结清扫方面。技术可以分两块,一个是怎么切肺,另外一个就是怎么切淋巴结。以前大家觉得切淋巴结要麻烦一些,因为根治性手术主要体现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现在腔镜做手术,不仅淋巴结清扫比较干净,而且有腔镜自身的优势。但是方法学也有流程的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做得又好又顺利。方法学上的统一和达成共识也需要规范,包括围手术期的检查等。这些都是在技术规范方面大家需要讨论的内容。

丁香园:您认为英国在胸外科医生培养、培训、发展以及手术环境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刘伦旭教授:他们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为他们发展的时间很长,对于培训流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和对学员的评估(包括培训前的评估,培训后的评估以及培训后的跟踪)和反馈,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他们通过学员的反馈来改进培训流程,他们培训的教材比较规范,是通过大家认证的,而不像国内的培训都是临时请一个专家来讲课,讲完就结束了。

英国的培训有一个整套的流程,讲完课之后还会看学生的反映以及搜集资料,他们一方面看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培训效果以及学生的意见来调整培训的方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国内培训一次就结束,没有留下文件性的材料,而且各个地方完全不一样,国外的培训是作为机构性的就比较统一。国外更多的是体系比较完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也是搭平台,建体系。

丁香园:在这次海外交流中,手术交流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您觉得我们的手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您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伦旭教授:单纯从手术技术上讲,国内手术的观赏性可能更强一点。国外在系统建设方面比较强,他们有比较统一的操作规范,包括随访系统,预后的观察,临床研究的评估等等。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手术可能做了就是做了,做的效果怎么样也不清楚。国外有行业性的甚至全国性的数据系统来搜集整个手术病人的信息。虽然我们每个中心的病人数量都比较大,但是一个中心的数量没有人家一个行业的量大,我们是各自为政,然而各自的系统也不完善。但是从技术上来讲,如果是同台手术,中国专家要做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更多的是系统建设不行,而不是实际操作方面。

丁香园:您对2013年的GCTAB寄予怎样的厚望?

刘伦旭教授:就是希望GCTAB能结合国内的顶尖专家和国际专家把系统建设做得更加完善。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 梦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