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格宁教授:诊疗规范的重要性

2013-04-23 14:5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姜格宁教授接受丁香园采访

丁香园 大中华胸腔镜发展及推动委员会(GCTAB,Greater China Thoracoscopic Advisory Board)于2011年4月22日正式成立,如今已经成立近两年。GCTAB成立的宗旨目标是提高我国胸部外科微创治疗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如果将实现这一目标比作攀登高峰,您觉得我们现在攀登到了哪一个阶段?

姜格宁教授:GCTAB即大中华胸腔镜推广学院,成立至少两年了。它是在中国医学事业需求阶段成立的。自从国际上开展胸腔镜以后,许多医院从93、94年也开始做胸腔镜,但当时只局限于一些简单的胸部手术,叶切也在做,可能会辅助些小切口。我们国家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从2002年才开始真正规范化,最近几年在一些比较大的医院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使手术更加艺术化。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以前肺癌病人中晚期病人比较多见,现在早期病人越来越多,这种早期病人可能就不需要大切口的手术,可通过微创来解决,使手术更加的艺术化。在这种情况下成立GCTAB,对我们国家的腔镜、胸外科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培训、普及和推广的作用。

要说现在胸腔镜处于那一个阶段,每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地区、广东地区、北京地区等,群体经济条件比较好,普及就相对好些。华东地区的一些县医院设备并不比某些省市级医院差,经过胸腔镜推广之后,他们也能做腔镜肺叶切除。当然也会有些地区在病人来源、技术、设备等方面都相对差一些,所以胸腔镜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腔镜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医生必须掌握这门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我国技术方面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胸腔镜的普及方面。胸腔镜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胸腔镜的推广、普及,第二阶段是提高内在质量、规范化诊疗,第三阶段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掌握胸腔镜技术最好的国家。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期间,即我们现在处于普及、推广阶段,接下来如何在质量方面向国际最好的方向发展。在国际上我们发明了许多腔镜的创新技术,这是我们领先的方面。

丁香园:规范化诊疗我们已经关注了很多年,诊疗的规范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次年度会议有一个讨论议题是“肺癌的技术规范”,主要是规范哪些操作技术?目前我国在制定诊疗规范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姜格宁教授:实际上全世界的医生对各种疾病都有指南,诊疗规范都是以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多中心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基础。每年的诊疗规范全世界都在制定,有不同的版本,有些版本虽迟后些,但是它的询证学证据很成熟;有些版本则改动的比较迅速,一旦新出的临床研究结果有意义,就改动规范里面的某些内容。我们国家并没有自己的数据,都是参照国外,再致力制定中国的11、12年治疗规范,目前2013年的肺癌治疗规范正在制定中。

诊疗规范对于医生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除了学习技术,还必须掌握规范,只有掌握了规范,才能在临床诊疗中少出偏差。胸腔镜也有特定指征、操作规范。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可能会由于操作的不规范、选择技术的不规范、选择病人的不规范、操作方面不符合肿瘤的原则等等,给病人带来非获益的方面。

规范化诊疗是贯穿在整个医疗活动中,每个医生都应该掌握这个原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一个规范化诊疗出来后,我们应该认真解析、记忆,所有的数据要记在脑子里。如果病人问我这种手术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是多少,我们应该告诉病人,但很多医生喜欢拿个案来说明。其实我们现在数据的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大家都是各做各的,所有的数据都没有统一起来,在数据这方面还是非常落后的。在发达国家所有医院的数据都入国家数据库,都是联网的。

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地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我们从数据的采集、分析等都不透明,会出现很多偏差,如果用这些数据来制定指南的话,就会有差错。如果将来由我们自己做一个临床多中心的实验,需要有独立的监察委员来监察、指导工作,这样得到的数据结果才会真实,才能慢慢得到认可国际上的认可。

丁香园: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看到GCTAB的工作主要是对国内胸外科医师胸腔镜的手术技能培训,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您对2013年的GCTAB寄予怎样的厚望?

姜格宁教授:成立GCTAB主要目的在于胸腔镜的培训、推广,希望每个开展胸外科、肺癌手术医院的医生都能够掌握这门技术,造福患者。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做些研究方面的工作。在胸腔镜技术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世界一流,因为我们发病率高,患者基数庞大。我们医院去年一年肺癌手术就两千多例,腔镜手术也接近一千例,美国开展腔镜那么多年手术也没有达到那么多例,这并不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太高了。虽然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团队,有很多的数据,在研究方面却是落后的,主要由于我们数据整合的不够多,并且随访也不到位。我们科室几十年前有脱产独立的随访人员,专门随访术后患者,但现在人口流动量太大,根据患者提供的地址、电话,许多患者都联系不上了,曾经有医院为了随访去公安局调病人的资料,但这涉及个人的隐私,公安局不会给你提供信息的。所以在随访方面还是有困难的。从另一方面讲患者也没有意识和医生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所以目前我们应该尽量做好随访、数据整合方面的工作,以利于以后的研究。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您接收我们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 梦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