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佑教授: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及规范

2013-04-23 15: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王天佑教授接受丁香园采访

丁香园:大中华胸腔镜发展及推动委员会(GCTAB,Greater China Thoracoscopic Advisory Board)于2011年4月22日正式成立,如今已经成立近两年。GCTAB成立的宗旨目标是提高我国胸部外科微创治疗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如果将实现这一目标比作攀登高峰,您觉得我们现在攀登到了哪一个阶段?

王天佑教授:近两年我们的成果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一是目前胸腔镜的普及程度比两年前提高很多,全国省会城市、医学院校、较大医院甚至一些城镇医院都普遍开展了。二是手术通过技术交流互相学习已逐步规范化。如肺叶切除在全国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模式,淋巴结清扫或肺叶切除的路径都已有具体标准。总之这两年提高了很多,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有很大改变,也基本达到了我们成立GCTAB的目的,即推动我国胸腔镜的发展和进步。

丁香园: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看到GCTAB的工作主要是对国内胸外科医师胸腔镜的手术技能培训,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您对2013年的GCTAB寄予怎样的厚望?

王天佑教授:培训班仍然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很多年轻医生需要学习。胸腔镜与开胸不同,从视觉上是两维的,感觉也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培训。我们有专科医生培养标准,掌握胸腔镜是标准之一。将来的大部分胸外科手术要通过胸腔镜来做,除了一些晚期的较复杂的手术。为了进一步提高胸腔镜手术占的百分比,还需要培养大量的医生。

经过这两年后,我们需要做一个小结。另外还需要创新,这不是一般医院所能做到的,需要在大的临床中心进行。在微创理念的指导下,对手术方式进行创新,让微创的程度更高。毕竟中国医生的手术技术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好的。在经过两年的基础后,下一步就是在一些专家的领导下进行创新。

丁香园:规范化诊疗我们已经关注了很多年,诊疗的规范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次年度会议有一个讨论议题是“肺癌的技术规范”,主要是规范哪些操作技术?对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有哪些促进作用?

王天佑教授:主要包括适应症的选择即什么样的病人选择腔镜,手术入路,主要步骤,血管支气管的处理,淋巴结的清扫。目前的操作规范比两年前明确很多,但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丁香园:在与国外的交流中,您认为英国在胸外科医生培养、培训、发展以及手术环境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王天佑教授:国外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国外的医疗环境与国内完全不同,我们目前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胸腔镜的发展更受到了制约。但是通过医疗改革,医疗环境确实有了一些好转,大家对腔镜以及医生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对患者的教育仍需加强,有的病人对腔镜抱了很大希望甚至认为什么手术都可以用腔镜做,这是不对的。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 梦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