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和哺乳期发热?一文读懂常用退热药物的安全性

2017-05-19 15: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崇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字体大小
- | +

妊娠期和哺乳期遇到发热怎么处理呢?这一直是困扰妇产科医生的处理,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药师张崇医生跟我们分享的用药经验。

对乙酰氨基酚

可应用于妊娠各个阶段的镇痛和退热。虽然药物可通过胎盘,但治疗剂量下短期应用比较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的研究显示孕期暴露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与儿童哮喘有关,但目前仍有争议 [1]。单次或多次大剂量应用可导致孕妇肝细胞损伤甚至继发肝衰竭,胎儿宫内窘迫、流产、死胎的也可能发生 [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限制对乙酰氨基酚每单剂量处方中含量不超过 325 mg 。

对乙酰氨基酚分泌至乳汁中的浓度很低。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峰值约出现在服药后 1~2 小时,用药 1000 mg 胎儿可以吸收的最大剂量约为母亲的 1.85% [3]。美国儿科学会将对乙酰氨基酚列为哺乳期可以使用的药物 [4]。

布洛芬

在妊娠早期和晚期使用存在风险

1985~1992 年, 美国密歇根州大样本检测数据发现,孕早期暴露于布洛芬的婴儿发生大的出生缺陷的比例为 4.5%[5]。2003 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孕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妇女,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了 80%(不包括对乙酰氨基酚)[6]。

从药理作用讲,妊娠期间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收缩。在妊娠晚期使用则可导致新生儿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7]。同时,在人和动物中,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抑制临产,延长产程 [8]。准备怀孕的女性也不可使用该类药物,因为动物模型显示包括布洛芬在内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抑制胚泡的植入 [9]。

布洛芬在乳汁中的分泌量甚微,约为母体剂量的 0.0008%[10]。美国儿科学会将布洛芬列为哺乳期适用的药物 [4]。

阿司匹林

人类资料提示孕早、晚期使用存在风险

妊娠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导致母亲贫血、产前或产后出血,过期妊娠和产程延长 [8]。大剂量阿司匹林对胎儿的影响包括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宫内发育受限、先天性水杨酸盐毒性和白蛋白结合力下降,孕晚期使用可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尽管有研究显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益,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11, 12]。和布洛芬一样,阿司匹林也可抑制胚泡植入,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当避免使用。

阿司匹林在乳汁中有低浓度的分泌,但由于潜在的水杨酸盐毒性,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哺乳期慎用 [4]。

双氯芬酸

人类资料提示孕早、晚期使用存在风险

双氯芬酸可通过人类胎盘。动物实验提示,双氯芬酸可抑制胚胎着床和胎盘形成 [13]。人类的研究提示孕期暴露于双氯芬酸可能与胎儿心血管畸形、唇裂等先天性畸形有关 [14]。孕晚期使用双氯芬酸对胎儿的副作用主要为动脉导管过早闭合和肺动脉高压 [15]。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样,双氯芬酸也可抑制胚泡植入,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当避免使用。

双氯芬酸在哺乳期的应用研究甚少,但鉴于其在成人血液中的半衰期很短且与其他类似药同用时并不增加毒性,美国儿科学会认定为哺乳期可以使用 [4]。

本文作者:张崇

作者简介:张崇,药理学硕士,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药师,主要从事发育毒理学研究,已发表领域内论文近 10 篇,其中 SCI 收录 2 篇。

参考文献

[1] Scialli A R, Ang R, Breitmeyer J, Royal M A. Reprod Toxicol(Reproductive toxicology (Elmsford, N.Y.)), 2010, 30(4):508-519.

[2] Thiele K, Kessler T, Arck P, Erhardt A, Tiegs G. J Reprod Immunol(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2013, 97(1):128-139.

[3] Notarianni L J, Oldham H G, Bennett P N. Br J Clin Pharmacol(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987, 24(1):63-67.

[4] Pediatrics(Pediatrics), 2001, 108(3):776-789.

[5]Gerald G., Briggs Roger K., Freeman Summer J., 妊娠与哺乳期用药 (中文版)[M], 609-611

[6] Li D K, Liu L, Odouli R. BMJ(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03, 327(7411):368.

[7] Van Marter L J, Hernandez-Diaz S, Werler M M, Louik C, Mitchell A A. Pediatrics(Pediatrics), 2013, 131(1):79-87.

[8] Olson D M.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2003, 17(5):717-730.

[9] Dawood M Y. Am J Obstet Gynecol(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93, 169(5):1255-1265.

[10] Walter K, Dilger C. Br J Clin Pharmacol(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997, 44(2):211-212.

[11] Xu T T, Zhou F, Deng C Y, Huang G Q, Li J K, Wang X D.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Greenwich, Conn.)), 2015, 17(7):567-573.

[12] Bujold E, Roberge S, Lacasse Y, Bureau M, Audibert F, Marcoux S, Forest J C, Giguere Y. Obstet Gynecol(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0, 116(2 Pt 1):402-414.

[13] Carp H J, Fein A, Nebel L.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88, 28(3):273-277.

[14] Antonucci R, Zaffanello M, Puxeddu E, Porcella A, Cuzzolin L, Pilloni M D, Fanos V. Curr Drug Metab(Current drug metabolism), 2012, 13(4):474-490.

[15] Auer M, Brezinka C, Eller P, Luze K, Schweigmann U, Schwarzler P.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4, 23(5):513-516.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