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慢阻肺」与肺气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2018-06-22 10:18 来源:呼吸界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孙永昌
字体大小
- | +

推荐语

在前段时间的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上,孙永昌教授曾就慢阻肺研究进展、早期慢阻肺与肺气肿进行了权威讲解:

年龄不大为何会发展到慢阻肺?如何定义哪些病人是早期慢阻肺?慢阻肺「内型」里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敲掉 IL-17,肺气肿居然减轻了?《呼吸界》特此整理并与大家分享。

01 多早算早?六七十岁可以吗?

我国的慢阻肺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真正做到在慢阻肺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和干预,更是不易。近年来开始重视要尽早发现这些早期慢阻肺患者。

但如何定义早期慢阻肺呢?首先要考虑年龄,就是相对「年轻」;对于六七十岁的人来说,即使罹患轻度慢阻肺,也不一定是早期了。

其次,就是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目前常用的一些检查,例如肺部 CT,也可以用于发现早期改变;例如肺气肿、气道异常,是否预示着将来有可能会发生慢阻肺?

这是一篇 4 月 9 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文章,20~39 岁这个年龄段慢阻肺患病率为 2.1%,这些患者年龄并不大,但为什么会发展到慢阻肺呢?

这个过程跟六七十岁的患者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吸烟、环境污染、慢性咳嗽、父母呼吸系统疾病史以及低教育程度都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我们曾在北京的社区做过一个慢阻肺高危人群调查,筛查社区居民(>40 岁+吸烟>20 包年或符合慢支标准)共 932 人,其中男性 689 人,年龄在 60.8±12.5 岁,女性 243 人,年龄在 59.8±12.1 岁,根据 2011 年 GOLD 指南分类,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慢阻肺共 203 例,患病率达 21.8%。

其中 A 组病人最多,占了 47%,CAT 评分小于 10,而且几乎没有症状,是很难被发现的。C 组排在第二位,占到 27.5%,这些病人肺功能较低,FEV1<50%,但呼吸困难并没有那么严重。

这些数据显示很多患者在普通人群中并没有被发现,所以「早诊早治」在慢阻肺防治当中是很重要的起步工作。

如要进行有关早期慢阻肺的研究,首先应该定义哪些病人是早期慢阻肺。最近国际上有一个新发表的工作定义。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首先,必需条件是病人应<50 岁,吸烟史≧10 包年。另外三个条件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在患者通过肺功能诊断为慢阻肺之前,这些改变就已经出现了。

这样的定义对于开展研究工作是需要的,但在临床上如何诊断这样的患者,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02 慢阻肺「内型」隐藏着大秘密

这个模式图显示肺气肿发生的 3 个途径。生物燃料、吸烟以及环境污染这些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以通过最左边这条途径,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引起慢性支气管炎,之后发生肺气肿。

中间这条通路指的是肺气肿的发生,始于血管内皮损伤。第三条是通过免疫系统,影响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出现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肺气肿。

对早期始动机制的认识,可帮助医生进行慢阻肺「内型」分类,虽然上述不同的「内型」都会引起肺气肿,但其路径可能是不同的。

03 敲掉 IL-17,肺气肿居然减轻了

近年来,我们对慢阻肺的免疫机制进行了研究。有实验发现,将 IL-17 基因敲除后,烟草烟雾暴露小鼠的肺组织炎症减轻,肺气肿减轻,说明肺气肿发生是依赖 IL-17 的,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最近我们的研究发现,在 IL-17 基因敲除小鼠,烟草烟雾暴露后肺内的淋巴滤泡也基本消失了。淋巴滤泡是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组织,可能参与自身免疫反应。

我们发现,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慢阻肺患者肺组织内表达,在烟草烟雾暴露小鼠的淋巴滤泡中表达,但在 IL-17 敲除小鼠,RANKL 就不表达了。提示 IL-17 可能通过 RANKL 通路介导淋巴滤泡的形成,然后参与肺气肿的发生。

作者介绍

孙永昌,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丁慧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panda_wqy」

编辑: 文千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