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状况是ICU幸存者的早期预后标志

2014-02-16 21:21 来源:丁香园 作者:liuygi
字体大小
- | +

危重病幸存者长期承受着显著升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再次入院极大地增加住院治疗费用。18%医疗保险受益患者发生出院后30天再次入院治疗,年度总费用达150亿美元。再次入院率已成为医院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志。

由于危重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非常普遍,因而,营养状况在患者预后中可能扮演着一个角色,但是还没有研究对营养状况是否会影响ICU的存活进行研究。

为了探讨营养状况对ICU幸存者预后的作用,波士顿大学萨金特学院Mogensen讲师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结果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在重症医学会年会上发布。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营养不良的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幸存者,尤其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者在出院后30天再次入院风险或90天死亡率显着升高。

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基于9个内科及外科ICU登记患者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涉及2004至2011年间的3380名成人幸存患者,这些患者均经过医院营养部的正式标准化评估。评估在重症医疗开始前10天到开始后2天内进行。

患者的营养不良诊断分为非特异的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和非营养不良。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出院后30天再入院情况。次要终点为接受重症医疗患者出院后30天的死亡率。

所分析的患者中,大多数(79%)是白人,57%为男性。近半数患者有非特异的营养不良,12%的患者有特异的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ICU患者30天再次入院率为26.8%,而非营养不良患者为16.6%。营养不良患者组再次入院风险增加了83%。营养不良患者出院后30天死亡率为14.6%,而非营养不良者为5.7%。

在校正分析中,出院后30天,特异的营养不良患者的死亡很可能达到2.68倍,而非特异的营养不良患者为1.60倍。出院后90天,特异的营养不良患者死亡率为29.1%,而非营养不良患者为10.1%。

与没有营养不良迹象的患者相比,营养不良患者Deyo-Charlson指数更高,败血症发作更多,强心剂或升压药使用更多,以及肾损伤更严重。那些被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也更低,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

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的类型(蛋白质热量型营养不良或非特异的营养不良)使患者出院后30天再次入院结果产生差异。入院时营养不良的ICU患者出院后30天再次入院率更高,30天死亡率及90天死亡率也更高。

此外,非特异的营养不良患者再次入院风险增加20%,但这种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当调整干扰因素后,特异的营养不良患者再次入院风险增加72%,相对非特异的营养不良患者再次入院的趋势增加了18%。

然而,就这项研究,Mogensen指出该研究存在局限性,由于无法确定该研究中的患者再次入院的机构是否为本研究之外的医院,所以研究中的再次入院率的评估值可能低于实际值。此外,其他不可测的可变因素可能会影响不依赖于营养状况的结果,这也许会产生估计偏差。因此,单从依据这些数据,并不能得出营养状况与出院预后的因果关系。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liuyonggu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