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指标对哮喘表型分类更为稳定

2014-09-04 09: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达达kayla
字体大小
- | +

目前对哮喘表型的分型有两种较为常用的方法。Hastie认为,应该采用气道炎症的生物标记物(即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来区分哮喘表型,而Moore则推荐采用生理指标和病史进行哮喘表型分类。这些关于哮喘表型的研究缺点为仅为横断面研究或观察时间较短。

而一项针对重症哮喘的泛欧BIOAIR研究则对受试者的多项指标进行了重复检测,其中就包括了诱导痰的数据。

为了比较采用生物标记物和生理指标进行哮喘分类的优劣,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Kupczyk博士等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理指标分类的哮喘表型更为稳定。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Allergy杂志上。

该研究共纳入了169例哮喘患者,其中重症哮喘患者93例,轻-中度哮喘患者76例。并在1年内返院随访至少6次。

重症哮喘的入选标准为规范治疗至少1年,和即使在连续采用高剂量ICS(布地奈德或倍氯米松≥1600ug/天或氟替卡松≥800ug/天)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茶碱至少1年的情况下,仍出现至少1次的急性加重。

分别采用生理指标(肺功能,气道可逆性和发病年龄)或生物标记物(痰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来完成哮喘表型的聚类分析。

截图00.jpg
图1.随访1年后,生理指标分类和生物标记物分类的哮喘表型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采用生理指标分类的哮喘表型中,23.6%的哮喘患者出现表型改变,而采用生物标记物分类的哮喘表型中则42.3%的患者出现了表型改变,二者间的改变比例差异明显。

在重症哮喘患者中,采用生理指标分类或生物标记物分类的哮喘患者中,分别有30%和48.6%的患者出现了表型的改变。表型的改变并不随口服或吸入激素剂量的调整或急性加重的次数而变化(图1)。

截图01.jpg
图2.分别采用生理指标(A)和生物指标(B)分类的哮喘表型在1年内的改变情况,出现变化的患者(迁移方向和数目)均用箭头标出。

采用生物指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FeNO)进行单次和多次检测的稳定性较低,而生理指标(FEV1),生活质量量表和哮喘症状控制积分的稳定性较好(图2)。

研究发现,采用生物标记物进行哮喘表型分类的稳定性较差,而生理性指标进行哮喘表型分类则较为稳定,这在重症哮喘患者表型分类中尤为明显。研究者认为,重复检测肺功能、生物标记物的变化和哮喘控制情况能够有助哮喘分型。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宝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