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水平可更好诊断肺栓塞

2015-01-06 15: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jennifer_jjy
字体大小
- | +

D – 二聚体水平随着年龄而增加。D – 二聚体检查对于肺栓塞(PE)的诊断敏感性很高,但是特异性较低。因此很多疑似PE伴D – 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仍需行肺CT血管造影术(CTPA)来明确诊断。

美国Intermountain医学中心和LDS医院Woller等学者近期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使用年龄校正后的D – 二聚体水平可以安全有效的诊断肺栓塞。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Chest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共招募了923名在Intermountain医学中心和LDS医院急诊室因疑似PE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 > 50岁,修正日内瓦评分(RGS)≤ 10。所有患者均接受了D – 二聚体检查和CPTA。研究比较了使用传统D - 二聚体和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检查诊断PE的假阴性率。

研究发现,这923名疑似PE且RGS≤ 10的患者中,使用传统D – 二聚体检查,104名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在90天随访期内,没有患者出现PE(假阴性率:0%,95%置信区间CI:0.4%-3.7%)。使用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检测,273名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90天随访期内,4名患者出现PE(假阴性率:1.5%95%CI15.9%-21.0%)。

研究发现,相比传统D – 二聚体检测,采用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水平后,年龄 > 50岁的疑似PE患者接受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比例的绝对值下降了18.3%。

上述结果显示,使用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水平可降低年龄 > 50岁的疑似PE患者接受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的比例。使用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PE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但是鉴于年龄调整D – 二聚体检测仍然存在1.5%的假阴性率,因此在将年龄校正D –二聚体检测真正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之前,仍然有必要行一个有充分统计学效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确保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

荷兰Utrecht大学医学院Julius健康医学中心Geert-Jan Geersing医学博士就这篇文章发表评论,文章发表在同期出版的CHEST杂志上。

上世界70年代后期,Robin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著中指出:PE可能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Robin在这篇文章中将PE比喻为“皇帝的新衣”。

Robin 在文中指出,对于既往健康的年轻女性,可能存在PE的过度诊断;因为这一人群PE的先验概率较低,对这一人群PE的过度诊断会导致后续CT检查出现一个较低的阳性预测值(根据贝叶斯定理)。

今天,不少研究学者仍然认为PE存在着过度诊断。但是目前对PE的过度诊断不仅出现在年轻人中,在老年患者中,也会出现PE疑似诊断的过于频繁和草率:皇帝的新衣再次出现,只是这次年纪较大。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比年轻患者,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D – 二聚体假阳性的结果。

研究发现,在众多疑似PE的患者中,一般只有10%到15%的患者可以被确诊为PE。因此,有研究提出通过使用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来诊断PE可以降低假阳性结果,同时减少那些需要进一步通过CTPA来确诊或除外诊断的患者人数。上文Woller等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

相比传统D – 二聚体检查,年龄校正后D – 二聚体检查可使行CTPA的比例下降大约20%。这一发现:CTPA检查比例的大幅度减少和漏诊率的轻度升高,与之前针对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的研究结果以及最近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结论(未包含在Woller等发表的论著中)是一致的。

现在出现了新的问题:对于老年患者,在CTPA检查率下降的情况下,这个(仍然)相对较高的漏诊率是否可以接受呢?基本上,这又回到以下2个问题。首先,相比传统D – 二聚体检查,使用年龄校正D –二聚体检查有多少PE病例会被漏诊,其中又有多少是致命性的?第二,通过年龄校正D –二聚体检查,可减少多少CTPA检查?

至少这对于部分没有PE但是行CTPA检查的患者来说,这是重要的;因为这些患者存在不必要的医源性CTPA损伤的风险(包括辐射和造影剂肾病)。理想情况下,这些问题应该通过一个正式的、比较两种诊断策略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来解决。但是通过RCT来比较诊断策略往往很难进行(经济上也是),目前为止也无类似研究进行。

更可行的方法是进行间接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的汇总数据,包括:最近发表的关于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的前瞻性研究(ADJUST-PE研究);Woller等的研究;著名的针对疑似PE患者使用传统D – 二聚体检查的大规模诊断性研究(Christopher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不管是使用传统D – 二聚体检测还是年龄校正D –二聚体检测,PE漏诊率是类似的,而且均较低(低于2%),都没有致命性的病例发生。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发现。第二,更引人注目的是,需要接受CTPA患者的比例也是类似的。

一篇针对疑似PE患者诊断策略的系统性综述指出:每10名疑似PE患者中,就有6到7名患者需通过CTPA来确诊或除外PE的诊断。这一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队列研究显示通过使用年龄调整D –二聚体检测可以使需要行CTPA的比例大幅下降,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

但是,通过不同队列间的间接比较并未发现需要行CTPA的比例有所下降。显然,间接比较(非随机化)的固有缺陷造成了这样的结果。针对不同研究个体患者数据(IPD)的 meta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队列内和不同队列间结论不同的原因。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测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的结论,包括:合并症数量、临床治疗方案、不同研究中PE的患病率、患者年龄的不同、D – 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应用的参考标准(随着时间推移,CTPA发现小栓子病变的敏感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有助于我们明确哪一亚群患者可以通过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获益最多。

总的来说,使用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对于疑似PE患者是安全有效的。Woller等研究也再次证明,对于老年患者,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也是安全有效的。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老年患者CTPA的检查率、可以减少CTPA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和成本的增加)。

但是,使用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会小幅度(可忽略不计)的增加PE漏诊率。需要行一个正式的随机研究比较年龄校正D – 二聚体检查和传统D – 二聚体检查来验证上述结果。但是,在进行这样一个花费巨大且操作困难的RCT之前,可以首先通过IPD meta分析来进行间接比较,更好的理解不同亚组疑似PE老年患者使用年龄校正的D – 二聚体的潜在优缺点。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贾隽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