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功能是决定重症患者是否能够最终脱离呼吸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报道机械通气可以诱导膈肌萎缩和功能失调,然而其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机制,以及对膈肌厚度的影响尚未有报道。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Ferguson 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的研究,发现机械通气的患者膈肌厚度改变的发生率高,且与膈肌功能衰弱显著相关,文章最近发表在 AJRCCM 杂志上。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 3 个研究中心共 107 名需要有创通气的患者,以及 10 例无创通气患者作为对照。每天通过超声检测膈肌厚度和收缩活动情况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研究发现,有创通气 1 周后,44% 的患者膈肌厚度下降超过 10%,44% 的患者膈肌厚度变化不显著,12% 的患者膈肌厚度增加超过 10%。而气管拔管和非通气患者的膈肌厚度无改变。
此外,膈肌收缩活动减少与膈肌厚度下降、呼吸机驱动压增加以及通气控制模式相关,而膈肌收缩活动增强与膈肌厚度增加相关。与膈肌厚度无改变的患者相比,膈肌厚度增加或者减少的患者,其膈肌功能都是下降的。
上述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发生膈肌厚度的改变,且与膈肌功能衰弱显著相关。因此,临床上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使自主吸气做工维持在正常水平,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发生呼吸机相关的膈肌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