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呼吸学科建设明道论坛暨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研修班第二期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主任林江涛教授做了《呼吸学科肺功能检查体系的建设》的报告。
肺功能检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广义上讲,肺功能是一项医学计量测试技术,属于呼吸生理学的范畴,通过对呼吸容积、流量、压力等的测定和呼吸气体成分的分析,了解呼吸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狭义肺功能不包括非呼吸功能测定,通常包括肺容积、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力学等指标的测定。通过时间-容积曲线、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了解患者有没有通气功能障碍。
谈到肺功能检查的体系建设,首先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可应用在多个方面,例如不明原因气短、呼吸困难患者的初筛检查;呼吸系统或非呼吸系统疾病的肺功能判定,包括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程度以及可逆性;作为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判定;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患者进行手术前的评价;劳动力的鉴定以及一些临床科学研究。
肺功能检查非常敏感,可以早期筛查肺、气道病变。当呼吸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患者才能出现气促的症状,并且往往对症状感知不敏感(图)。通常情况下呼吸功能损害达到60%甚至50%的时候,患者才可能出现气喘、呼吸困难。但是通过肺功能检查就可以早期筛查这些慢性气道疾病,改善疾病预后。一些重度吸烟者会出现肺功能的改变,而戒烟之后,就可以改善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图 肺功能损害和气促的关系
肺功能检查可以辅助鉴别呼吸困难和咳嗽的病因。以一个病例为例,29岁,女性,大学老师,主诉反复发作性咳嗽3年。近3年间有咳嗽、干咳为主,少许白黏痰,夜间稍重。运动、接触油烟味等可诱发,无明显喘息。当地医院多次胸部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症状仍有反复。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对于该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试验结果为阳性,为重度气道反应性增高,如果按照哮喘治疗就可以得到症状明显的改善。
肺功能检查帮助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严重程度。来自欧洲呼吸学会(ERS)、美国胸科学会(ATS)、英国胸科学会(BTS)、英国国家卫生健康学会(NICE)、加拿大胸科学会(CTS)、日本呼吸学会(JTS)的全球六大COPD诊治指南均以肺功能检查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作为分级标准。
肺功能检查有利于判断呼吸疾病的进展。例如,控制不佳的典型哮喘患者如果出现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量增加,甚至是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慢组肺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75%的患者在35天才能恢复正常的每日平均峰流速(PEFR),还有7%的患者甚至3个月都没有恢复。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疾病预后有非常明确的关系。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对5000多个病人进行长达22年的随访,数据显示,肺功能分级与COPD生存率显著相关。
肺功能检查有利于评定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通过肺功能检查结果判断,药物联合对肺功能改善及药效持续的时间等的差别。
我国肺功能检查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为了提高对肺功能的认识,早期筛查发现慢性气道呼吸疾病,每年11月的世界肺功能日,就是为提高大家的认识,更好开展这项工作。我国在肺功能检查发展方面,仪器不断更新,测定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分析参数增加,测定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扩大。然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郑劲平等2002年研究显示,我国三级医院肺功能检查的开展率为69.2%,二级医院肺功能检查开展率为23.9%,一级医院及未定级医院为6.9%,总体的肺功能检查开展水平偏低。在肺功能检查的规范临床应用方面,质量有待提高。2010年高怡等对86家大型综合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按照ATS和ERS的肺活量测试标准,真正符合标准的仅有7.2%。
我国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慢阻肺患者实际做肺功能测定的比例低,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医院对慢阻肺的诊断不规范,肺功能检查普及程度低。基层医院能够广泛地开展这么一项诊疗技术的话,实际上这个疾病整个的防治的话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王辰院士提出的「携手基层医生,共同推动呼吸疾病防治」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如何提高肺功能检查对临床的诊断价值
要提高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认识,重视肺功能检查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影响周边的医院和下一级的医院。关注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培训内容,评估培训效果,持续监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