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上世纪 80 年代,CAP 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培养和尸检结果让学界认为大部分死亡患儿都具有细菌感染,但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微生物感染结果。
巴西巴希亚纳医学院的 Amanda 教授等调查了不同严重程度的 CAP 住院患儿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情况,相关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BMC 杂志上。
研究采用了前瞻性、横断面队列设计,在 2003 年 9 月到 2005 年 5 月之间,招募了巴伊亚联邦大学医院确诊 CAP 的患儿,收集了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指标和体液样本,共检测了 11 种病毒和 8 种细菌,确诊依据血液样本细菌培养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升高。
依据 2000 年 WHO 分级标准将患儿分成三组:
非重症肺炎:指仅表现为气促和吸气时胸壁凹陷表现;
重症肺炎:表现为气促、吸气时胸壁和锁骨上窝凹陷;
极度重症肺炎:还表现为无法进水、抽搐、嗜睡、喘鸣和中央型紫绀。
2013 年的分级标准将极度重症合并入重症肺炎中。
共有 181 名患儿纳入分析,中位年龄 17 个月,均未接受过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疫苗,85% 的患儿接受过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常见症状为咳嗽(98.9%),发热(96.7%),呼吸困难(86.1%),21.3% 的患儿在最初 72 小时内使用了抗菌素,23.9% 患有哮喘的患儿也使用了抗菌素。
非重症患儿占 29.3%,重症患儿占 61.3%,极度重症患儿占 9.4%,156 名患儿进行了病因学检测,其中 46.4% 病毒感染,14.4% 单纯细菌感染,25.4% 病毒合并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在三个亚组间无显著差异,细菌感染(包括合并病毒感染)在非重症(13.2%),重症(23.4%)和极度重症(35.3%)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细菌感染(不包括合并病毒感染)在非重症(12.5%),重症(29.3%)和极度重症(55.6%)组间同样具有显著差异。并且,细菌感染(不包括合并病毒感染)与肺炎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比值比为 0.4。
病毒感染与肺炎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细菌感染尤其是肺炎链球菌感染更易出现在重症肺炎的患儿,此外合理的肺炎严重程度分组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