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是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脱机困难的重要原因。脑死亡患者尸检结果显示,接受 18~69 小时机械通气后,患者膈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程度超过 50%。此外,动物模型研究也显示,受试动物膈肌力量减少程度与其机械通气时间成正比。
有学者提出: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膈肌电起搏治疗或可减少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也无适合于危重症患者的起搏方法。
为此,加拿大 New Westminster 市 Royal Columbian 医院重症监护科的 Reynolds 医生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早期经中央静脉导管膈神经起搏治疗可以减缓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 AJRCCM 杂志上。
该项半盲、非随机临床前介入研究将 18 头雌性约克郡猪分为 3 组:起搏组、非起搏组和对照组。在类似重症监护的条件下,起搏组和非起搏组受试猪分别接受了为期 60 小时、麻醉下伴或不伴膈肌起搏交替呼吸的机械通气。对照组受试猪不给予机械通气和膈肌起搏。起搏组受试猪的膈肌起搏强度为:使呼吸机压力-时间乘积减少 20%~30%。
该研究的监测指标包括:经超声检查评估并归一化到初始值的膈肌厚度,以及膈肌的组织学指标等。来自 3 组受试猪的组织学样本均由同一实验室进行处理;相关检查和数据分析,均由对受试猪组别和样本组别不知情的相同研究人员进行。
该研究的主要结果为:起搏组的累计起搏治疗时间分别介于 19.7~35.7 小时之间。非起搏组归一化到初始值的膈肌厚度显著下降,而起搏组无类似变化(0.84:1.10 mm)。与对照组相比较,非起搏组归一化到重量和肌节长度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较小(24.6:17.9μm2/kg),但起搏组无类似变化(24.9μm2/kg)。
在机械通气 60 小时后,起搏组所有 6 头猪都能耐受 8 分钟的强化膈神经刺激,而非起搏组只有 3 头可以耐受。此外,在试验结束后,起搏组和非起搏组受试猪的膈肌强直收缩力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经静脉膈神经起搏治疗,可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的膈肌萎缩和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