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下旬,研究人员证实:有3例患者在中国死于一种新的禽源性流感病毒-H7N9病毒感染。而新近一项对111例该病毒感染者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确诊的H7N9病毒感染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病例为重症患者,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病例死亡。该项分析性研究由我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高海女及其同事共同完成,研究中所涉及的111例患者均于2013年5月10日前被诊断为H7N9病毒感染者。高海女还供职于国家传染病诊断和处理重点实验室,其上述研究结果被在线发表于今年5月22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上述H7N9禽源性甲型流感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纳入分析患者的诊断均经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分离、或H7N9病毒血清学试验所证实。其中,血清学试验采用的方法是改良的血凝抑制试验。
在这些纳入分析的患者中,共有76.6%的人病情严重,且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有27%的人死亡。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中至重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9例)、休克(29例)、急性肾损伤(18例)、和横纹肌溶解(11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岁(范围,3~88岁),其中42.3%的病例≥65岁。女性约占全部患者的31.5%,而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两倍。
研究中的许多患者(61.3%)都有1种或1种以上的潜在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研究者还注意到,早期咳痰、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中度至重度的ARDS、以及休克等,均是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研究者报告说,几乎所有患者(108 例,97.3%)的胸片都可见到与肺炎相一致的征象。双肺的磨玻璃样阴影、和实变影是该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发现包括: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其例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98例,88.3%)、和(44例,9.6%)。研究中的大多数(97.3%)的患者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开始抗病毒治疗的中位数时间为症状出现后7天(范围为1~23天)。
在多变量分析中,共存的疾病明显增加患者出现中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优势比为3.42)。研究者在得出上述结论时,已经对患者年龄≥65岁、淋巴细胞计数≤1000个/ mm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超过40 U / L、以及肌酸激酶水平超过200 U / L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学校正。
多变量分析还显示,在对以下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学校正后,休克成为唯一对患者死亡有预测作用的因素(优势比为6.51)。其中,经过校正的因素包括:年龄≥65岁、共存的疾病、呼吸急促的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以及在症状出现5天以后才开始抗病毒治疗等。
研究人员报告说,截至五月十日,纳入该研究的患者中有30例已经死亡、49例完全康复、30人仍在住院治疗。而且这些仍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24例仍住在重症监护病房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