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动脉高压自然病程的探讨

2007-09-09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三科(510010)
邹霞英 辛达临 李志斌 张德明 曹淑芳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动脉高压(PAH)发生、发展以及急性发作对其影响,对1977 年1 月至1983 年12 月住入我院COPD 患者经肺动脉压力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20mm Hg(1 mm Hg=0.133 kPa)共88 例,男65 例,女23 例。年龄为40~80 岁,平均年龄(60 土22)岁。以右心漂浮导管、血气、心电图、肺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等检测,每5 年进行1 次,随访20 年。观察mPAP 演变情况。其中20 例因急性发作住本院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流动力学,与急性期自身对比,了解急性发作对COPD 的影响。

    结果表明:(1)88 例首诊mPAP 属正常,随访终点(20 年或死亡),其中36 例(40.9%)发展为PAH 称A 组,死亡24 例(66.7%)。其余52 例mPAP 属正常称为B 组,死亡18 例(34.6%)。88 例COPD 在20 年中mPAP 每年平均上升0.5 mm Hg。COPD 并发PAH 5 年有9 例(10.2%),10 年有24 例(27.3%),15 年有32 例(35.3%),20 年有36例(35.3%);(2)两组首诊各项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0 年随访期间,A、B 两组急性发作的频率每年>2.92 次,分别为24 例(66.7%)、6 例(11.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 例COPD 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自身对比结果表明,急性期mPAP、TVR均升高,分别为(25±8.1)mm Hg、(117±9)kPa·L-1·s-1,缓解期分别为(21±3.2)mm Hg、(67±21.5)kPa·L-1·s-1。氧合作用急性期降低,PaO2、DO2分别为(45.7±7.8)mm Hg、(397±63)ml·/min·/m2,缓解期分别为(73.1±9)mm Hg、(536±93)ml·/min·/m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皮细胞功能在急性期进一步受损,NO、6-KPGF1a 降低分别为(37.1±9.8)μmol/L、(74.8±33.2)ng/L。缓解期分别为(64.5±10.1)μmol/L、(120±29.8)ng/L。ET-1、TXB2急性期上升为(80.9±21)pg/ml、(221.3±60.1)ng/L、缓解期分别下降为(64.5±10.1)pg/L、(120.8±27.8)ng/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1)PAH 是COPD 自然病程中,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展缓慢但它的出现可增加病死率,也是预测COPD 死亡率及临床病情加重的指征;(2)COPD 急性发作,降低机体氧合作用,进一步升高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加速病情恶化,增加病死率。

编辑: 张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