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欧洲呼吸学会年会于9月10日在德国慕尼黑落下帷幕,来自欧洲及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的20000多名呼吸领域专业医生和研究人员出席了本次大会。与会者就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药物传送、疫苗接种、重症监护以及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此外,大会首次设立ERS-CTS(欧洲呼吸协会-中国呼吸学会)China Day,中外专家共同就中国和欧洲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交流。
加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能无法使患者获益
在本次大会上首次公布了来自为期52周的WISDOM(在理想的支气管扩张管理中停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研究数据。该研究在伴有急性加重病史的重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中,评估了在噻托溴铵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基础上逐渐停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效果。研究结果同步发表在NEJM杂志上。
WISDOM 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度至重度急性加重方面,许多慢阻肺患者可能无法从在噻托溴铵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基础上加用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措施中获益[1]。
WISDOM研究主要终点(在为期12个月的随机治疗过程中,至首次发生中度或重度在治COPD急性加重的时间)结果显示,在接受噻托溴铵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维持治疗方案的、伴有急性加重病史的重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中,继续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与逐步停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具有相当的中度/重度急性加重。
在最终停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之后,有一过性的重度急性加重在数值上的增加,但这一情况并未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得以维持[1]。
WISDOM研究纳入超过2400名患者,这也使得WISDOM研究的规模超过了之前针对停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开展的所有研究的总和[2-7]。
英国利物浦大学呼吸与康复医学教授 Peter Calverley在公布WISDOM研究结果的过程中,如此说道:“研究结果显示,许多重度或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可能并不需要在噻托溴铵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这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这样做,这些患者就能规避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的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肺炎和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增高。”
近十多年来欧盟首次接受新型吸入治疗药物用于哮喘治疗
来自UniTinA-asthma® 研究计划中的III期临床试验新数据在欧洲呼吸学会2014年国际大会上公布。研究数据显示,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力华®能倍乐®,可显著改善哮喘症状-与单独的常规治疗相比,患者的哮喘控制获得改善的几率增加了68%,发生重度哮喘急性加重的风险降低了五分之一(21%),发生哮喘病情恶化的风险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一 (31%),并且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
据介绍,思力华® 能倍乐® 应用于哮喘治疗的适应症已获得欧盟药监当局的接受,作为维持性支气管扩张联合治疗药物,应用于目前已经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但仍然在过去一年中发生一次或多次重度急性加重的成年哮喘患者。这是最近十多年以来欧盟首次接受新型吸入治疗药物应用于哮喘治疗。
思力华® 能倍乐® 是一种吸入型、长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该药能够扩张气道、并使气道保持开放,而且效果长达至少24小时。目前尚无其他长效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获得治疗哮喘的适应证。思力华® 能倍乐® 之前早已获得批准应用于慢阻肺的治疗,今年6月,思力华® 能倍乐®已经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慢阻肺治疗,作为新型软雾吸入装置,思力华®能倍乐®可实现轻松吸入,高效肺部沉积,易于携带,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能倍乐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使慢阻肺患者额外获益
大会9月8日公布了目前唯一一个包含噻托溴铵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开展的TONADO™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噻托溴铵和奥达特罗单药治疗相比,噻托溴铵加奥达特罗能倍乐® 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可为患者提供额外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受益。
TONADO™研究结果显示,噻托溴铵加奥达特罗能倍乐®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可提供超越两种药物单药治疗的肺功能和健康相关性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 。这些数据凸显了噻托溴铵加奥达特罗能倍乐®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作为速效、长效、每日给药一次的慢阻肺维持治疗选择所具有的潜力。数据还显示,该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具有与噻托溴铵或奥达特罗单药治疗相当的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8]。
TONADOTM 研究是III期临床试验计划 TOviTOTM 中的一部分。TOviTOTM总共纳入超过8000名患者,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慢阻肺临床试验计划之一。
中国日首次亮相欧洲呼吸学会年会
此次欧洲呼吸学会年会,首次设立了中国日专场,欧洲呼吸学会主席Perter Barnes教授和钟南山院士等国内呼吸学界专家就中国和欧洲的哮喘、慢阻肺的前沿研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在中国日专场,中外专家讨论的话题有“中国哮喘流行病学”、“哮喘发病机制在中国的研究新进展”、“上下气道疾病及其干预的最新研究”,“慢阻肺流行病学与社区干预”,“慢阻肺管理和电子医学”等。其中欧洲呼吸学会副主席Jorgen Vestbo教授在介绍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推荐的慢阻肺管理管理时,提出慢阻肺的综合评估概念,将降低急性加重发生和合并症风险纳入疾病管理。
中国日的成功举办,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呼吸学术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哮喘和慢阻肺防治工作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Magnussen H., Chanez C., Dahl R. et al. The impact of stepwise withdrawal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on exacerbations in COPD patients receiving dual bronchodilation: WISDOM stud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2014. Abstract 1890. Presented September 8, 2014.
2. Rossi A, Guerriero M, Corrado A, on behalf of the OPTIMO/AIPO Study Group. Withdrawal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can be safe in COPD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exacerbation: a real-life study 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reatment in moderate COPD patients (OPTIMO). Respiratory Research 2014, 15:77.
3. Choudhury AB, Dawson CM, Kilvington HE, et al. Withdrawal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people with COPD in primary car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espir Res 2007; 8: 93.
4. Wouters EFM, Postma DS, Fokkens B, et al. Withdrawal of fluticasone propionate from combined salmeterol/fluticaso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PD causes immediate and sustained disease deteriorat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orax 2005; 60: 480-7.
5. Schermer TRJ, Hendriks AJC, Chavannes NH, et al. Probability and determinants of relapse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patients with COPD treated in general practice. Prim Care Respir J 2004; 13: 48-55.
6.van der Valk P, Monninkhof E, van der Palen J, et al. Effect of discontinuation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COPE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6: 1358-63.
7. Jarad NA, Wedzicha JA, Burge PS, Calverley PMA, for the ISOLDE study group.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 withdrawal in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 Med 1999; 93:161-6.
8. Buhl R, Derom E, Ferguson G et al. Once-daily tiotropium and olodaterol fixed-dose combination via the Respimat? improves outcomes vs mono-components in COPD in two 1-year studies. ERS2014 abstract No. OP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