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18 ~ 69 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后,患者在机械通气和脱机阶段都会出现膈肌蛋白水解和萎缩现象。持续呼吸肌无力可导致呼吸困难,影响生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吸气肌训练(IMT)是一种新型、可改善 ICU 患者吸气肌肌力的训练方法。IMT 通过一个手持式设备进行,通过调整吸气阶段吸气阻力来对患者吸气肌进行训练。研究已证实,IMT 可改善有创机械通气阶段患者呼吸肌肌力。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 Bissett 学者等进行研究发现,成功脱机后的患者给予 IMT 可增加吸气肌肌力,改善生活质量,但有可能会增加院内死亡率。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 Thorax 上。
该随机对照、盲法、意向治疗分析研究从 2011 年 2 月到 2015 年 8 月招募了 70 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 ≥ 7 天、成功脱机 > 48 小时(但 < 7 天)的受试者。这些受试者随机分配至 IMT 组(34 名,接受 IMT,一天一次,一周五天,连续 2 周)和对照组(36 名)。
研究主要终点为入组 2 周后吸气肌肌力和耐疲劳指数(FRI,用于评估吸气肌乏力程度)的改善程度。次要终点为入组 2 周后呼吸困难(使用改良 Borg 呼吸困难评分评估)、生理功能(使用紧急救护功能指标 ACIF 评估)、生活质量(使用 SF-36v2 工具和 EQ-5D-3L 工具评估)的改善程度,转出 ICU 后的住院天数和院内死亡率。
研究发现,经过 2 周治疗,相比对照组,IMT 组吸气肌肌力改善更明显(IMT 组改善 17%,对照组改善 6%,平均差为 11%)。但是两组在 FRI、生理功能或呼吸困难上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发现,经过 2 周治疗,相比对照组,IMT 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IMT 组改善 14%,对照组改善 2%,平均差 12%)。但是经过 2 周治疗,IMT 组院内死亡率高于对照组(IMT 组死亡 4 人,12%;对照组死亡 0 人,0%)。
上述结果说明,成功脱机后的患者给予 IMT 可增加吸气肌肌力,改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研究提示 IMT 可能会增加院内死亡率风险,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