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存教授
周彩存,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所所长,肿瘤学系主任,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临床药理机构主任。
学术职务: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CSCO委员,《肿瘤》、《中国癌症》等杂志7个杂志编委。目前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和重大攻关课题各项1项,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攻关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擅长胸部肿瘤,尤其是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在今年的CSCO大会上,周彩存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丁香园专访。
丁香园:CSCO作为国内外肿瘤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近年来成绩显著,您认为本届CSCO会议的亮点是什么,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周彩存教授:首先今年的CSCO大会参会人员增加了不少,其次会议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往年更具吸引力。
丁香园:CSCO会议对于肿瘤领域的医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周彩存教授:作为全球第三大会议、拥有一万多名与会者的CSCO会议,以最快最高的频率最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治疗策略传播给肿瘤医生,我觉得这是它最大的作用。
丁香园:我昨天听了您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讲座,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讲一下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什么?
周彩存教授: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个体化治疗。现在我们知道,肺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它是由不同驱动基因引起的一大类疾病。比如肺腺癌就不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按照驱动基因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十六种疾病。随着驱动基因的发现,以往两种肺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套治疗方案的模式被打破。目前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查出驱动基因。通过驱动基因的检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丁香园: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讲一下我们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处理上有哪些年不足之处?
周彩存教授: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真正做到个体化治疗。比如目前我国只有10%的病人接受了EGFR基因的检测,没有检测的病人就无法进行个体化治疗。除此之外,还存在检查和治疗的误区,比如各种指南、方针没有按规定执行,检查和治疗的不足和过度等问题。
丁香园:就像您之前讲过的,现在在临床处理上,我们存在一些检查过度的现象,那么在疾病的筛查方面,我们目前可以做哪些改变?疾病的筛查有什么不足之处?
周彩存教授:肺癌的筛查是将来发展的一个主要对象,因为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总体死亡率。但是筛查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非肺癌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但浪费了医疗资源,也给病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评估筛查的优缺点,不断完善筛查方案。
丁香园:在临床处理上,目前存在过度检查现象,那么在用药方面,是不是也存在过度使用的现象?临床上,我们怎样处理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关系?
周彩存教授:目前很多在临床医师使用的药物都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肿瘤的辅助用药更是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很多病人并不需要联合用药,比如一线化疗失败的病人应该进行单药化疗,但是很多医生还是采用双药化疗,过度的化疗只会给病人带来伤害。因此在单一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时,我们要严格遵循治疗指南上的要求。
丁香园:生物靶向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推广,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讲一下生物靶向治疗的适应指征?目前的肿瘤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和生物靶向治疗,那么在临床治疗上,这几种治疗方式的地位是什么?
周彩存教授: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驱动基因的突变,如果没有驱动基因的突变,即使使用靶向治疗也不会得到很好的疗效。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早期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根据肿瘤的分级决定是否进行放化疗,晚期患者首选化疗,局部晚期患者可选择放疗。
丁香园:今天上午您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临床方案设计的讲座,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将以下目前在临床方案设计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周彩存教授:首先是重复性研究比较多,创新性的研究较少。临床研究的精髓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不能称之为临床研究。其次,虽然有的临床研究颇具新意,但是缺乏统计学方面的考量,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临床研究。最后,临床试验的可行性也很重要,能力或条件不够而非要为之,肯定得不到好的结果。
丁香园:现在学术造假的事件似乎越来越多,您是怎么看待学术造假这种现象的?
周彩存教授:做学术如同做人,如果一个人学术造假,那么他做人也很假,没有人愿意和这种人合作。做学术一定要对得起良心,做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假如一个药没有疗效但被歪曲成有效,或者明明有效却被歪曲成无效,必将危害人民健康,不利于社会发展。
丁香园:再次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