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先前曾报告了受累及淋巴结(LNs)的数目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但是,受累及淋巴结的总数或其解剖位置是否是一个更好的预后预测因素,仍不清楚。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来自于日本东京新宿区东京医科大学外科系胸外学组的Hisashi Saji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2年11月29日的《胸部》(CHEST)杂志上。作者发现,基于pN状态的解剖学分类与基于nN状态的数量化分类的结合使用,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更加准确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预后变化多端的pN1 和pN2类患者更是如此。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6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了涉及十个或十个以上具有治疗意义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切除的完全性(根治性)切除手术。研究者评估了受累及淋巴结的数目(nN)与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并与目前依据受累及淋巴结解剖位置(pN)进行淋巴结分类的方法加以比较。
研究者根据患者的pN 和nN的组合状况将其分为以下5类:pN0-nN0, pN1-nN1-3, pN1-nN4-, pN2-nN1-3和pN2-nN4。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预后的预测方面,pN2-nN1-3组合的预测效果要优于pN1-nN4-组合,尽管这两种组合间的预测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多变量分析中,与基于pN的分类相似,基于nN的分类也是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与nN4-相比;nN0和nN1-3预测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比分别为0.223和0.369,p均<0.0001)。研究者在结合pN和nN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把N0类改变为pN0-nN0类,N1类改变为pN1-nN1-3类,N2a类变为pN2-nN1-3+pN1-nN4-类,而N2b类变为pN2-nN4类。他们发现,每一类患者的生存曲线都是相称、且分布均衡的。
该研究结果显示:基于pN状态的解剖学分类与基于nN状态的数量化分类的结合使用,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更加准确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预后变化多端的pN1 和pN2类患者更是如此。但该结果还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国际队列验证分析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