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吸入损伤不仅会导致相关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也会影响患者肺功能等远期预后指标。此前,曾有研究评估了工作场所粉尘、漂白剂和氯气吸入暴露、以及职业性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状况;但很少有关于家庭环境中化学物质吸入暴露对于暴露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为了加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来自韩国 Seoul 市 Ulsan 大学医学院呼吸和危重医学科的 Hong 医生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半数家用化学物质吸入性肺损伤患者会遗留长期肺功能损害。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Respirology 杂志上。
该研究针对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事后分析。研究对象是 2011 年春季,因为吸入家用加湿器消毒剂所致急性肺损伤、收治入韩国某大学医学中心呼吸和危重病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度呼吸窘迫患者。研究者检测了这些患者发病时的肺功能,并对这些受试者肺功能进行了年度随访和分析。
该研究共招募了 40 名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
研究发现,这些受试者的平均用力肺活量(FVC)在发病后的前 3 年中有了显著增加,从 2.10L(发病后第一年)增加到 3.06L(发病后第三年);平均 1 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也从 1.84L(发病后第一年)上升到了 2.62L(发病后第三年)。此后,所有变量均趋于稳定。但有 19 例(48%)患者的 FVC 未能恢复正常。
研究发现,相比发病时 FVC<2.5 L 的患者,发病时 FVC ≥ 2.5L 受试者,其 FVC 百分比预测值(FEV1% 预计值)随着时间推移改善更明显。暴露程度较低患者,其 FEV1% 预计值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而暴露程度较高患者,其 FEV1% 预计值至发病 1 年后往往会进入平台期。
多变量分析发现,发病时 FVC < 2.5 L 与患者 4 年后的 FVC < 80% 预计值显著相关,其调整后的比值比达到了 20.33。
该研究结果显示,半数家用化学物质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功能,会在发病数年内逐渐改善并趋于稳定。但其余患者会遗留肺功能损害,而且这种损害与患者吸入物质的暴露强度及发病时的肺功能状态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