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由于条件致病性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IFD 在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患者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真菌感染诊断技术现状:真菌感染的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的证据,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及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经常出现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常常无法耐受组织活检。而传统真菌检测方法检出率低和检出时间滞后,影响了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痰培养真菌的检出率 [1] 仅为 8%~34%,支气管灌洗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也只有 45%~62%,检出时间 3~4 d。
肺部高分辨 CT 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IFI。33%~60% 的 IFI 患者可出现月晕征,这一特征性影像改变仅在真菌感染发生的最初 5 d 内出现,其中大约 75% 的患者的月晕征会在 l 周内消失,因此限制了高分辨 CT 在 IFI 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一些创伤小,耐受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检测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 IFI,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真菌药物。
真菌抗原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度高和特异性较好的优点,是目前 IFI 研究的一个热点。
G 试验检测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 1,3-β-D 葡聚糖(除了接合菌和隐球菌),它可以激活 G 因子,并激发凝血级联反应,形成凝固蛋白后通过比色法或比浊法进行定量检测。在真菌感染过程中,1,3-β-D 葡聚糖可释放人血液及其他体液中,G 试验对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可用于念珠菌属、曲霉属、毛孢子菌等所致侵袭性感染的诊断,局限性是不能确定菌种。
GM 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因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GM 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反映感染程度。主要适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通过 ELLISA 进行定量测量,美国 FAD 推荐敏感阈值为 0.5 ng/mL。
G 试验和 GM 试验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
G 试验已知的假阳性有:①静脉制剂中含有葡聚糖,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液制品或凝血因子等;②医疗材料中含有葡聚糖,如血透时应用的纤维素膜、纱布等;③链球菌败血症患者;④多糖类的抗癌药物等。而假阴性可能是浅部真菌感染或定制时,1,3-β-D 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使体液中的量不增高,故其血浆检测呈阴性。
GM 试验已知的假阳性有:①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②食用污染的谷类及牛奶等高蛋白食物;③某些葡萄糖酸盐制剂;④自身免疫性肝病、新生儿和儿童等。其假阴性与取材时间、病情严重程度、体内分解代谢、试验最低限度等有关。临床上,大多数时候造成 G 试验和 GM 试验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不明,两者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学检查的敏感性或特异性。
联合检测的优势:根据于书娴等 [2] 关于 G 试验和 GM 试验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的 Meta 分析研究,联合试验灵敏度可以达到 0.88,特异度可达到 0.81。G 试验的敏感性优于 GM 试验,特异性相似。并联(一者为阳性结果为阳性)的敏感性优于串联(二者均为阳性结果为阳性),串联的特异性优于并联。单独检测时,G 试验和 GM 试验诊断效果相似;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有较高的诊断效果,且串联时诊断效果最好。并且据任丽娜等 [3] 研究中显示,在临床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根据血清 GM 含量的变化进行疗效监测,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对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冷芸、李利红,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白血病·淋巴瘤,2010.7,19(7).
[2] 于书娴、崔学范等,G 试验和 GM 试验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的 Meta 分析,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6.4,9(22).
[3] 任丽娜、周悦昌等,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8,A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