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级或5级毒性事件
研究要点:
- 本研究考察了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最大耐受剂量及晚期毒性事件;
- 大分割调强放疗毒性事件主要为包括中央及门周结构在内的晚期毒性事件;研究确认因近端支气管树损伤所致;
- 研究建议,今后需谨慎进行调强剂量治疗,进行大分割治疗时更应谨慎。
目前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放疗(RT)后的局部失败率仍然较高。因此仍需继续对RT剂量强化策略进行考察,这其中包括大分割策略,借助大分割策略,可利用加速RT从而可能达到改善患者结局的目的。但是,目前剂量渐进式大分割放疗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尚未得到充分明确。对此,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的Donald M. Cannon博士等人进行了考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10月21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共有79例NSCLC患者被招募进入该项前瞻性单中心I期试验中,患者在剂量渐进式大分割RT同时不同步进行化疗。通过调强放疗的放射,按放射性肺炎风险对各层级患者各分割剂量进行递增,在5周时间每日进行放疗,25个分割的RT剂量为57至85.5Gy。该研究中的MTD定义为,严重毒性风险≤ 20%时的最大剂量。
该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患者出现3级肺炎事件,试验期间未得到急性毒性事件的MTD。然而研究人员经长时间随访后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4至5级毒性事件,且与总剂量间存在关联(P = .004)。该研究确定,MTD为25个分割,63.25 Gy。此外,晚期4至5级毒性由中央及门周结构受损所致,与近端支气管树剂量有关。
尽管这项剂量递增模型从临床角度显著限制了肺炎的发生率,但仍出现了剂量限定性毒性事件,毒性事件主要为包括中央及门周结构在内的晚期毒性事件。该研究确认得到的近端支气管树损伤表明,今后需谨慎进行调强剂量治疗,进行大分割治疗时更应谨慎。
研究背景:
目前放疗(RT)仍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基础性治疗手段。在现代影像及治疗规划方法确立前,由放疗肿瘤组(RTOG)进行的随机试验表明,增加RT剂量可改善局部控制情况,并确立了传统分割方式下,60Gy的基准剂量。一项临床I/II期研究证明,69.6Gy剂量(每日两次)的治疗策略优于低于该值的剂量,但一项随机对比研究表明,该值并不显著优于60Gy剂量。多数与化疗同步进行的随机试验表明,60至66Gy剂量治疗患者仍可出现约30%的局部复发率。鉴于此类结果不佳,因此仍需继续考察得到可改善患者结局的调强治疗策略。
相关回顾性及非随机前瞻性研究数据均表明,对NSCLC进行治疗时,进一步地增加剂量可能与较佳结局有关。然而,局部晚期患者通过传统分割的大于60Gy调强剂量治疗时,其获益情况尚无得到I级实证支持。近期RTOG一项针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进行的随机研究表明,在同步接收化疗的情况下,与60Gy相比,接受74Gy剂量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较差。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疗试验结果表明,作为纯调强剂量的替代手段,加速治疗方案可在缩短治疗总时长的同时改善患者结局。然而,然而,这种高分割调强剂量方案存在着极大地逻辑问题。作为替代手段,大分割放疗可更为便捷地缩短整个放疗时间。
为通过较大人群覆盖度,考察大分割调强放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本文作者进行了一项按分割剂量调强的临床I期试验。鉴于患者对大分割RT及同步化疗时的毒性增加存在忧虑,允许患者进行序贯化疗,而非同步化疗。调强放疗(IMRT)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正常组织受到的放疗剂量。放疗生物学模型表明,放疗时间缩短至小于5周(25个分割)时,可按照肺炎风险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模型对每分割剂量(及总剂量)进行递增。业已发布的初期结果表明,未出现研究预定的初级剂量限定性毒性事件(DLT),即3级及以上级别肺炎事件,也未发生及次级剂量限定性毒性事件,即4级及以上的食管炎事件。根据更为成熟的结果,本文在公布支持性剂量-效果数据的同时,对其他DLT,尤其是晚期效应进行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