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可能致特发性肺纤维化死亡率增加

2016-09-14 14: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潇湘明月夜
字体大小
- |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不可逆性肺部疾病,确诊后大约只有 2 ~ 5 年的中位生存期。肺功能随着时间的恶化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大部分患者死于呼衰。

目前已发现促凝系统和抗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与 IPF 相关。凝血系统和肺纤维化系统的潜在关系引起了对 IPF 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研究。然而,抗凝治疗却提示对 IPF 患者有不利作用。

一些前期研究虽然得到阳性试验结果。但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华法林的与安慰剂相比有显著高的死亡率导致试验提前终止。因此总体证据表明,特异性地给予 IPF 患者抗凝治疗可能与不利结局有关。因此最新的 IPF 指南强烈建议不推荐给予 IPF 抗凝治疗。

为进一步了解处方抗凝治疗对 IPF 非医学抗凝适应症患者的死亡率、疾病进展等其他结局指标的影响。来自德国的 Kreuter 等学者利用事后分析(即 post hoc 分析)医学上评估遵医嘱抗凝治疗对 IPF 患者死亡率及其他结局指标的影响。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Eur Respir J 上。

方法:给予参加三项 IPF 对照试验的空白安慰剂组患者(共 628 人)口服抗凝药并进行分析。终点为 1 年后所有引起死亡的原因,IPF 相关的死亡率、疾病进展、住院和不良事件。在基线,32(5.1%)名随机分至上述安慰剂组的 IPF 无抗凝适应症的患者给予处方抗凝药,其中 29 名(90.6%)给予的是华法林。

结果:未校正的分析提示在 1 年的基线水平抗凝药使用者所有死亡的原因和 IPF 相关的死亡率显著比未使用抗凝药高(分别为 15.6% 对比 6.3%,15.6% 对比 3.9%)。

使用多变量分析后,基线使用抗凝药是 IPF 相关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他终点却不是。出血率和心脏事件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而使用探索性分析后,抗凝药使用在该研究任何时候都是所有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

但目前仍然有临床实践对 IPF 进行抗凝治疗。而该项事后分析表明对 IPF 非抗凝适应症使用抗凝药可能有不利影响。提醒临床医生要清楚对 IPF 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影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