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致的医源性损伤是良性气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造成气管插管后气管狭窄(PIT)和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PTT)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常见病因包括:创伤性急救操作、气囊压迫性坏死、气管插管前端的长期刺激或频繁吸痰等。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IT 和 PTT 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发生率介于 0.1%~10% 之间,是那些需要长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随着气管镜介入治疗的进展,目前气管镜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可替代传统手术、并永久性解除良性气管狭窄的新方法。但 PIT 与 PTT 临床特点是否相同、使用支气管镜治疗疗效是否有差异,目前仍无定论。
基于上述考虑,来自韩国首尔市 Sungkyunkwan 大学医学院三星医疗中心内科、肺和危重病医学部的 Jeong 医生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 PIT 和 PTT 应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Respirology 杂志上。
研究者对 2004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期间,在三星医疗中心接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 117 例 PIT 患者和 88 例 PTT 患者进行了图表分析,以比较这两类患者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
该研究的主要结果为:与 PIT 组患者相比较,PTT 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较低、机体状况较差、神经病学病因和中下部气管病变较多,且完全阻塞和混合性狭窄更常见。虽然两组患者接受硅胶支架的人数没有差异,但 PTT 组患者使用 Montgomery T 型管的频率较高。
研究发现,PTT 组的治疗成功率为 76.9%,显著高于 PIT 组的 63.6%(治疗成功定义为未实行外科手术、无死亡、未行原位气管造口术)。PIT 组患者的气管假体取出率为 46.2%,也高于 PTT 组的 33%。
该研究结果显示,PIT 和 PTT 患者的临床特点、气管狭窄特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等都显著不同。研究者据此认为,PIT 和 PTT 应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这提示临床医生,应注意区分气管狭窄的具体原因,以便有针对地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