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气道梗阻经常发生在肺癌患者中,或者其他部位,如乳腺癌、结肠癌等肺转移的患者当中。目前共有3种气道梗阻的形式:气道内梗阻型,气管外压迫型以及混合型。对于气管内梗阻型,采用消融技术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支架植入技术对于气管外压迫型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混合型,则需要多种方式联合应用,然而这些方式的有效性目前还不是非常明确。
来自德克萨斯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avid E. Ost教授等于近日发表在Ches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为《恶性气道梗阻的治疗性气管镜介入治疗:对于解除呼吸困难的成功率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地对比了各种方式的治疗方式的成功率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这是一个多中心注册的临床试验,纳入的均为因恶性气道梗阻而进行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各种技术的成功率(定义为管腔狭窄解除至正常的50%以上)。次要研究终点为采用Borg评分来评估的呼吸困难缓解情况,以及SF-6D评分评估的生活质量。
共15个中心纳入了947个患者,共计进行了1115次介入治疗,其中93%的介入治疗都获得了技术上的成功。各中心的成功率从90%到98%不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当ASA评分>3时,内镜下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更高,而肾功能衰竭、原发肺癌、左主干疾病以及气管食管瘘的成功率较低。187名患者中90名(42%)的临床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研究也发现,梗阻越严重,呼吸症状缓解的程度越大,而且生活质量提高的比例越高。
这项研究对于各项技术水平的成功率,对呼吸困难缓解的程度以及对生活治疗的提高比例都进行了很详细的描述。同时它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到,那些一般情况不好的患者虽然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低,但是一旦获得临床缓解,他们的生活质量可以有非常大的提高。
研究结论表明,介入技术的成功率总体是很高的,而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成功率更高。对于一般情况不好,基础病较多的患者也不应仅因此就不进行介入手术,因为反而是这些患者获益的程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