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9.28 伍伟锋:先心病六大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伍伟锋 ——先心病治疗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症状,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并发症1 心力衰竭 大多数先天心脏发育缺陷均可导致心衰。一项入选188例成人CHD中心连续随访的患者队列研究结果显示,22.2%接受心房转流术的大动脉转位患者、32%有先天性纠正性大动脉转位和40%接受Fontan术的患者出现慢性 ...
-
-
2011.09.09 何礼贤教授:临床抗菌治疗的新策略
丁香园:何教授,您好,欢迎接受丁香园的专访。对于临床越来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的挑战,目前临床抗菌治疗有哪些新策略? 何礼贤教授:第一个策略是“处方集”或叫限制处方用药,规定某几种感染性疾病只处方某几种抗生素,其它都不能用,这样就限制了抗生素的使用。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甚至更大范围之内,有了“处方集”这样一种规定,面对某些感染疾病只能使 ...
-
-
2011.09.09 顼志敏:冠心病的合理用药
阜外医院心内科顼志敏教授讲座提问:冠心病的合理用药
-
-
2011.09.01 吴绍熙、郭宁如教授: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近30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等得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的广泛开展,尤其是艾滋病的大量流行,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AFI)明显增多,而且近来其病原真菌种类也明显增多,其危害在于:1)这些感染在其早期常不易确诊,很多是在病情严重的后期才得到确诊治疗。即使是经验治疗也是在试用抗细菌、抗病毒药治疗无效时才进行……
-
-
2011.09.01 孙铁英教授: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运动试验(exercise test)作为一种诊察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宇宙医学、运动医学及临床医学中,与其它检查方法相结合,能够提供在人体动态下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病情的程度及进展,判断疾病的疗效及预后。
-
-
2011.08.29 王志杰:解析《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版)》
分期修订 《指南》采用了2009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推荐的最新TNM分期系统。该分期系统纳入分析的NSCLC病例数达68463例,修订主要体现在T分期和M分期中,N分期无变化,具体包括:①肿瘤≤7cm为T2,>7cm为T3,同时将T1和T2各分为a、b两个亚组,即T1a≤2cm,T1b>2cm且≤3cm,T2a>3cm且≤5cm,T2b&g ...
-
-
2011.08.26 杨岫岩:读ACR白皮书,谈NSAID用药决策
杨岫岩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风湿免疫病专科工作十多年,对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经典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力求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对疑难风湿免疫病,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针对目前关于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治疗关节炎及其他炎性肌肉骨骼疾病作用的争论 ...
-
-
2011.08.18 陈慧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概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入院后在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于院内肺炎(NP或称HAP)而言的。该定义强调:肺炎,而不是通常泛指的“下呼吸道感染”;CAP是在院外发生的、又有与住院关联的时间概念;原本健康的儿童,这是出于CAP病原学评估的考虑。 CAP的病原 ...
-
-
2011.08.17 刘大为教授:危重病人的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
感染,多年来一直是影响疾病的治愈率和病人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感染给危重病人带来的后果通常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大约为6%~17%,在危重病人中发生率可达25%以上,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医院获得性感染通常发生在入院后48~72小时之后,革兰阴性细菌是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感染近年来略呈上升 ...
-
-
2011.08.17 陈旭岩教授:抗菌药物使用应回到“准确与适度”的时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陈旭岩主任 珍惜每一种抗菌药物2010年末国际媒体“十大热词”榜上唯一与医学相关的就是“超级细菌”。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微生物问题总是超越专业问题,是社会、政治甚至经济问题(如“超级细菌”引起股市动荡等)。 在此次WHO提出的抗菌素耐药六个因素中,临床医师最期待的是新药研发。但自200 ...
- os